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许晓明:败家的国企岂能穷并“大方”着

2013-04-29 08:51 来源:红网

  截至4月27日,两市最大“败家子”榜单公布,国企包揽十大榜单。统计显示,十大巨头去年一年亏掉了近500亿元,这边亏钱那边补,在570亿政府补贴润色之下,亏损大户在极力掩饰自身的尴尬。主业不兴,上市公司纷纷另辟生财之道,或炒股、或炒“钱”,大搞副业、捞偏门。(4月28日《北京青年报》)

  大型国企是国有经济的支柱,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牵涉到成千上万人的工作和生计,严重亏损之下亟需政府补贴来“救急”,也是势所毕至。然而,道理要正反两面论证,新闻也需要相互对照。政府补贴可以救急却不可以救穷,大型国企可以亏损却不可以“穷”却“大方”着。

  媒体日前报道,截至4月15日,208家上市央企在2012年年报中披露了高管薪酬,中集集团总经理麦伯良以998万元的年薪位列第一,8人年薪超过200万元。其中有24家上市央企亏损400亿。值得注意的是,一些亏损央企的管理层年薪不降反增。

  效率和公平,是判断一般企业分配制度是否合理的两大标尺。就效率而言,员工帮助企业盈利的多少,是决定员工薪酬高低的基础,企业多赚才有员工的多拿,不该有“穷庙富和尚”的异常现象。就公平而言,企业员工的薪酬升降幅度,应该与社会平均收入保持合理差距,薪酬太低无法保障员工的合理权益,薪酬太高则突破了社会公平的底线。当前央企一边亏损一边发高薪,公然违背了效率和公平的两大底线。

  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挑战,应对盈利下滑的趋势,对人力及其他资本进行严控,是当前央企经营无可回避的严峻课题。换言之,在经济效益红火的时候,牛气的央企必然难以在减薪问题上低头,在经济效益从“牛市”走向“熊市”的垂头之际,正是痛下决心减薪的好时机——让偏高的薪酬体系回归理性和科学,否则奢华高薪跳水的下一站还能在哪里?

  实践反复证明,严格的监管必须来自体系外部才有实效,所以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消除央企高薪的官气和牛气,不能听任企业的自说自话,也不宜由央企的顶头上司国资委来掌握“拍板权”和监管权,那不过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监督、自圆其说。

  实现国有企业公平、高效的阳光运行,确保财政补贴能够贴得“不冤枉”,确保薪酬福利能够拿得合情合理,应该本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把投资、分配的决定权交还给公众,交由相应各级人大来公开讨论决定,并切实保障公众参与听证会的话语权和处分权,也切实体现资产“主人翁”对国企的所有权和处分权、支配权。

  (许晓明)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