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昨天开始对非洲的访问。对比最高领导人的出访安排不难看出,对非洲的重视,没有哪一个大国能与中国相比。
中非关系过去20年的进展速度之快,让不少国家很眼红。推着中非走近的显然不只是友谊,也有双方现实利益的需要,特别是经济的互利共赢与政治的相互借重。有了这个基础,并不断做大做实这个基础,即使外部挑拨离间增多,双方也会走得更近。这是中非关系的自然属性。
尼日利亚央行行长萨努西近日撰文称,非洲国家需摆脱以往对中国的浪漫幻想,中国是合作伙伴,也是非洲主要竞争对手,也可能像旧时代的殖民国家那样“剥削非洲”。他的文章漏洞百出,但也提醒我们,围绕中非关系的舆论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
在价值观方面,中非近年来有所趋近,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都在增加。但西方对非洲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基础性的,难免造成非洲对中国的认知隔阂。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使中非双方能够更多分享合作成果,如何加大双方在重大国际问题上的沟通与配合至关重要。
国际政治有些“势利眼”,这清晰体现在世界舆论对非洲的忽视甚至不尊重上。“穷”、“乱”了数百年的非洲也积累下惊世的发展潜力,谁能帮非洲脱贫、平乱,谁就是在为人类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西方作为殖民者曾在非洲大肆掠夺,非洲现在的很多动乱都与当年殖民者的强行划分相关。西方现在对非洲,是一个怎么还清欠债的关系,根本没有资格对中非关系说三道四。
中国人也要避免对非洲的势利眼,中国领导层对非洲的战略重视程度需要在民间生根,只看眼前利益,质疑对非援助,是目光短浅。决策者站得高望得远,民众的眼光也不能差太多,否则就将形成负面干扰。
我们了解非洲吗?我们对非洲的认识,有很多是从西方得来的。西方对世界的描述,主导了我们对非洲的看法。非洲确有落后之处,但非洲充满活力、更有希望。认识非洲,首先要从改变西方视角开始,只有全面颠覆西方描述留给我们的非洲印象,才能真正把非洲当作兄弟看待。
中非关系已超出双方范畴,大国纷纷调整对非政策,和中国不可避免地形成竞争关系,中非之间本来就存在的缝隙会容易被第三方钉进楔子,变得更为复杂。但总体而言,中非合作的外部环境一直在改善。尽管一些西方媒体不断诋毁,但国际社会也逐渐在认可中国在非洲快速发展中所起到的正面作用。
中非合作的长期战略色彩日益凸显。中国的和平发展要造福世界,尤其是要造福发展中国家,中国只有让包括非洲在内的更多发展中国家分享发展红利,才能在世界舞台中央站立得住。
我们需要非洲的能源、资源,这没什么可遮掩的;但我们除了经济援助,还可以给非洲更多。中国作为较为成功的最大发展中国家,可以在帮助非洲建立自身发展的“造血机制”方面做出更多贡献。可以预见,习近平的访问必将进一步夯实中非关系。中非关系大框架已基本搭建完毕,如何细化、修正与磨合,路还很长,但我们有理由保持乐观。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