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部改革牵动万千人心,而民众最关心的一个话题莫过于火车票价走向。昨日,交通运输部新闻发言人针对火车票价问题进行了回应,表示今后火车票价将处于有关部门的监控之下,同时,铁路总公司作为一个企业,对火车票价的调整有一定自主权。
随着改革的推进,存在60多年的铁道部成为历史,中国铁路总公司随之诞生。铁路体制改革固然令人欣喜,但当“末代铁道部”部长盛光祖表示,可通过提高铁路部门经营效益作为还债手段时,舆论的本能反应基本是“市场化是否意味着涨价”。显然在经历了多次“改革洗礼”后,民众赋予了“市场化”这一名词新的注解。
火车票价涨跌信息纷纷扰扰,近段时间兰州铁路局、武汉铁路局等纷纷推出了打折火车票,引来一片叫好之声,并有人猜测这是否是铁路改革后的新政、意味着火车票打折将成为常态。但实际上,铁路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区段空闲卧铺优惠票价早在2009年就已在全路执行,只是每年优惠的车次不相同。说明优惠票只是沿袭旧制,毕竟成本已在,薄利多销比空跑的列车总要划算些,若以此作为火车票打折将成常态的论据,似乎稍显单薄。
网友积极为火车票如何定价出谋献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建议为,效仿机票折扣按时段打折。这个愿望十分美好,但要成为现实基本不太可能,因为与铁路相比,民航已可谓竞争激烈了,或者至少是存在市场竞争的,而即使铁道部换上了中国铁路总公司的外衣,中国铁路目前为止仍是一家的天下。当一个行业里只有一家垄断企业,其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因经济因素(规模经济、企业集中化等)或超经济因素(行政因素侵入市场等)而没有任何企业的产品或者服务可竞争或替代时,她的产品或服务定价即可不遵守价值规律以获得超额利润,这一过程就是价格垄断。根据微观经济学原理,垄断产量将低于竞争产量,但垄断价格会高于竞争价格。显然,铁路总公司就是铁路行业中的垄断企业,若其垄断地位得以维持而又手握定价权的话,火车票涨价几乎是必然结果。
有人寄望于交通运输部对火车票价进行监管,或者是政府定价。实际上,且不说交通运输部已明确表示自身责任仅在于监管,而铁路总公司有调整票价的自主权,即使真的实行政府指导价,也未必可如民众所愿。当铁路总公司脱去了铁道部的壳子,大可在涨价时高呼市场化的名字,而在宣布亏损时以公益之名将手伸向财政兜里领取巨额补贴。这一桥段看着太过眼熟,只因是“两桶油”上演了多年的戏码。脱胎于特殊部门的央企与政府有天生的亲缘关系,本身就是利益共同体,政府定价也必然是维护厂商利益,“成本+利润”的油价定价机制正是最佳例证,所以实行政府指导价的油价多年来涨多跌少、频频与国际油价背道而驰,甚是诡异却谁也无能为力。若垄断状况维持,难保铁路总公司不会成为下一个“两桶油”,而火车票价则成为下一个令人头痛却永远看不懂的油价。中铁隧道集团副总工程师王梦恕已明确表示,“火车票今后会像中石化、中石油一样,按照市场规律,该提价就提价、该降价降价”。火车票价若真如油价一般定价,这里的“市场规律”显然需要重新定义,垄断价格一旦形成,消费者与社会均会面临损失。
“市场化”不应成为涨价的代名词,“要涨价谈市场、拿补贴谈公益”的悲剧不应在铁路改革中发生。如果铁路总公司继续维持垄断,火车票涨价几成必然,政府部门监管或是政府指导价无法拴住垄断价格的形成,甚至会成为其推手。尊重市场规律,最基本的方式就是引入市场竞争,无论是理论研究或是他国的铁路改革经验均已证明,铁路的经营与服务是完全可替代的,引入民间资本实现经营民营化并不等同于铁路私有。“新三十六条”细则去年已出台,但将民间资本阻挡在外的软性规则仍在,尽快设计一套保证投资者收益的机制、实现联合产业基金模式乃引入竞争的前提。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