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朱永新在两会上的发言,引起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共鸣:校际差异拉大造成“名校独大”,动辄上万人的超级名校,好教师和好生源越来越多;周边的学校“失血严重”,越来越弱。这种“大树底下不长草”的怪象该刹刹了!
特色教育,这很好理解,学校有各自的办学特长和教育个性,有的长于人文熏陶,给孩子提供博大精深的人文修养;有的长于工科,给孩子提供充分自如的想象时空;还有的善于挖掘孩子个性,对体育、艺术擅长生有绝招,让孩子如鱼得水。学生是多元多棱的,教育就应该是一座百花园,让偏才、怪才、天才、个性化人才,都能得到学有专长、兼容并包的挖掘、栽培和进步。
可看看做大做强、模式化统一化的“名校独大”,政府、学校只将分数和升学率当做最高努力方向,根本没将孩子的个性需要、特色需要等放在心上。或者说宁愿用教育个性的牺牲换来优质资源的扩张,赚取更多教育利润。更多名校千校一面,“中学航空母舰”屡屡出现,与这种思维关系密切。这种荒唐做法,已背离了教育规律,更违背了均衡发展的教育法规。
北大教授陈平原认为:“一所优秀的中学最珍贵的品质,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交流与对话的能力,一是形成丰富多彩又别具一格的校园文化”。2008年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基层中小学教师座谈时也谈到:“我们强调教育公平,教育资源合理分配,决不意味着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学校还是要办出特色和风格。”
如果我们的教育行政部门都能摆脱浮躁,静下心来,让这种特色办学成为一种教育常规,让更多孩子得到个性发展,让弱势学校保持自己的独特个性,孩子不上名校也能得到和谐发展,谁愿意去凑名校的热闹呢?
(雷泓霈 河南开封 教育局职业教育教研室)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