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发泡餐具被称作“白色污染”,14年来一直禁产禁用且多次查处。但今年2月发改委的一纸“21号令”,却将它突然解禁。食品包装专家和多家餐盒企业指出,发泡餐具目前缺乏产品标准、质量安全市场准入条件以及成熟完备的回收机制,呼吁政府部门尽快制定相关文件解决这些问题。(3月14号《新京报》)
解禁一次性发泡餐具,国家发改委给出的理由是:一次性发泡餐具使用的环境已发生较大变化。至于何种“较大变化”,发改委并未言明。但笔者以为,发泡餐具“上市”,安全必须先行。毕竟,风险社会的提前来临,现代性的“饥肠辘辘”,民众的安全,早已变得面目全非,摇摆不定。被解禁的发泡餐具,会否危及到公众的环境权,是必须要考量的因素。
必须要指出的是,无论是禁止还是解禁发泡餐具,都是国家发改委利用行政手段来干预市场。仅靠权力介入,并不是市场经济的运行逻辑。当然,笔者并不是反对政府对市场的调控,调控是必要的,事实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有市场调控,这已经成为不同经济形态共通的运行思路。笔者想说的是,市场有其自身的运行逻辑——利用供需与价格体系调节市场,完成调配。就拿发泡与非发泡餐具来说,市场上生产一个发泡餐具需要四五克原料,而生产一个透明餐具(非发泡)则需要20多克,成本不同,价格自然各异。而消费者的交易心理则是,商品质量与用途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当然是“买贱不买贵”。只有当发泡餐具形成卖方市场,价格抬高时,消费者或许才能自动放弃发泡餐具。同样的,当非发泡餐具控制成本,压低价格时,才能吸引更多消费者,占领市场。由发泡餐具引发的环境污染,便可得到治理,又何须回收治理?而这其中,政府完全可以通过提供技术开发或税收优惠,支持非发泡餐具生产厂家,达到调节发泡餐具市场的目的。政府与市场厘清边界,各归其位,这才是最根本的环境治理方法。
解决发泡餐具污染难题,需“两只手”齐抓共管。市场能管的,你就不要管;市场管不了的,市场不能管的,你才能管。厘清各自边界,不缺位,不逾矩,环境污染的阴云才能随风飘散。
(王言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