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五十周年纪念日。今天重温雷锋精神,对民间是颇具温情的事情。
雷锋作为一个政治及道德典型树立于半个世纪前,这五十年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怀疑主义也流行开来。但不能不说,雷锋是那个时代留给今天的精神财富中最扎实的一笔,雷锋精神穿透时空的力量有目共睹。
雷锋在现代社会已经固定成为道德典型,当时围绕他的政治色彩逐渐淡化。如今的“学雷锋”基本在道德层面延续。反对雷锋精神、丑化雷锋则像是针锋相对的意识形态挑衅,是为了政治价值观而对传统道德符号的肆意践踏。它是一个很小圈子里的游戏,试图通过互联网向社会渗透,但实际收效很低。
《环球时报》去年针对雷锋和雷锋精神的公共意见调查显示,雷锋的正面形象至今在中国社会中是压倒性的,近九成的受访者根本不屑围绕雷锋的杂音。
诚然,雷锋的形象中有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但公众对它们有着自然的历史消化和包容力。很少有人会把五十年前的青年榜样与今天的社会现实做挑剔性比对,刻意这样做的人除了少数研究者,就是些喜欢用
“脑筋急转弯”搞政治和道德忽悠的人。
“学雷锋”在今天的中国社会里仍被广泛认同,但雷锋精神在今天丰富的社会背景中不再会像过去那样突出,它成为现代中国道德正能量的一部分。但以它的一定淡化来证明雷锋已是被抛弃的符号,则是荒谬和令人极不舒服的。
雷锋精神会在时代的穿行中做适应性更新,我们相信这首先会是一个自然过程。一份好的道德资源总是在时间的长河中自我丰富和完善,这是中华文明历经五千年得以延续、发展的内在力量之一。官方往往愿意为这样的道德传承助力,它们的实际效果或大或小,但总体看这样的官方努力是善意的,其效果的方向也是积极正面的。
渐渐远逝的五十年前的那个社会里,有一个普通年轻人至今在感动着中国大众,这条宝贵的道德情感线值得我们珍视。今天的中国不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我们不断进步,超越甚至扬弃过去,但我们无法同过去在精神上一刀两断。我们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不断有人用公民意识PK雷锋精神,我们认为这是无益的较劲。公民意识是社会治理层面的一个概念,雷锋精神是增加社会温暖的道德路标之一。后者之所以广泛流行,是因为人们普遍熟悉它,懂它,愿意推崇、维护它。强行以别的符号更换它,根本不会在民间成功。
雷锋精神决非历史旧物,它的生命力与绵延不绝的社会美好理想同在,也与中国人层出不穷的善行实践同在。随着中国的发展和崛起,雷锋精神也有可能获得更大的延伸空间。中华文明还有很长的路,雷锋精神会与它一起前行。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