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南都社论:公积金入市必须保障个体选择权

2013-02-28 10:27 来源:南方都市报

  证监会表示,住房公积金入市相关研究准备工作已经启动,下一步将配合有关部门改进住房公积金的管理和投资运营模式,尽快推动《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的修订。

  公积金入市,有人直言其意义有二,一方面是为了公积金的保值增值,另一方面则是为了缓解市场资金面的紧张状况。近日股市状况不佳,2月26日上证指数失守2300点,同日证监会公布2.1万亿住房公积金准备入市,立即有分析指住房公积金入市有望给A股带来6000亿元左右的增量资金,次日大盘反弹。然而,由于股市高风险高回报的性质,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社保类“养命钱”是否应该入市,向来存在争议,但就在争议纷纷之中,继今年1月社保基金新开30个账户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单月新高跑步入市后,本月又宣布住房公积金入市准备工作已启动。比较之下,令人不禁心生疑惑,究竟是为了实现公积金的保值增值而考虑入市顺便起“托市”作用,还是借着保值增值之名行“托市”之实?

  无论公积金入市之意为何,均不能改变其作为公共服务性质的资金需以安全为第一原则,即增值必须建立在保值的基础之上。证监会对公积金入市的说法是,目前公积金投资的主要方向为国债与银行存款,回报较少,需拓宽投资范围提高回报效率,股市可纳入考量范围。强调公积金需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并非等同于认可其在长期负利率中挥发,公积金需兼顾安全与效率,拓宽投资范围是值得肯定的尝试,但股市恐非良选。股市本就有高风险的特性,尤其是中国的股市,投机性质浓厚,资本市场制度并不完善,利益集团聚集已成圈钱之地,且长年熊市,连保值都未能保证,增值则更难以预计。正是由于股市的这一特性所在,即使在资本市场发达的美国亦未允许社保基金入市,《社会保障法案》规定联邦社保基金投资只能投资于美国政府对其本息均予以担保的有价证券。

  要实现公积金的保值增值,拓宽投资范围的方式有不少,入市非唯一选择。即使只是存款亦未必不能增值,例如,新加坡对中央公积金存款利率实行高利率政策,我国亦可效仿之提升公积金存款利率以弥补负利率造成的利息损失。世界范围内对于社保类基金的投资,除了远离资本市场的政府债券和银行存款外,还有一种主流的方式是不动产的长期投资。而即使入市,此“市”亦不局限于股市,而是指资本市场,有研究报告显示最流行的资本投资形式是贷款与住宅债券,而选择股市的国家很少且投资比例很低,平均投资比例仅占约3%。

  况且,住房公积金入市,还有若干重要问题需要辨明。依照《住房公积金惯例条例》,公积金归个人所有,未经绝大部分缴存者同意的情况下,证监会代为作主决定入市本无依据。且投资决策由谁作出,投资结果谁可负责,收益用于何处,亏损后果是否只能全民分担,这些问题目前均为无解,缴存者权益毫无制度保障。

  公积金或社保类资金在全球并非没有入市成功经验,但有一共同点在于,这些投资计划均以个人账户为投资单位,尊重个体选择。新加坡的公积金个人账户,用途包括住房、医疗、养老,并可自行选择用作教育与证券投资。而美国著名的401K计划,虽为养老储蓄计划,但亦与我国的住房公积金一般为供职企业与自身共同缴纳费用,不同之处在于,其账户中资金交与第三方管理,员工自主选择证券组合进行投资,收益计入个人账户。

  公积金实现保值增值需兼顾安全与效率,入市并非唯一选择,而如需入市必须建立制度保障个体选择权,可效仿401K计划,设计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组合交由个人选择并让第三方专业机构管理,这样可避免“被代表”的集中投资及上述若干问题,盈亏由缴费者自负。需要注意的是,资本市场有风险,去年我国社保基金在股市的收益是负数,而2008年金融危机最严重时401K计划总亏损额近2万亿美元,持有者损失惨重。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