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P供图
最近一段时间,环保议题备受关注。其中,城市水源安全问题尤为突出。在北京,密云水库上游被曝有一个存在已三年的垃圾填埋坑,垃圾渗滤液直接威胁当地水源和密云水库;在江西,中石化管道漏油三四十吨,鄱阳湖畔6万人饮水直接受影响……
城市水源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健康与利益,容不得任何马虎。概括而言,水源危机主要源于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直接污染水源,相关职能部门在整治排污乱象时却监管不力;其二,生产和生活行为威胁到生态环境,比如网箱养鱼造成水体污染、水质富营养化,以及生活垃圾处理不当导致的地下水被污染;其三,诸如输油管道泄漏、引水管道出故障等突发性事件。
城市水源安全问题如此突出,但有一个比较蹊跷的现象是,公众一直很难从政府部门获知比较权威的水质状况数据。经济条件稍好的少数家庭,尚能通过购买净水设备等方式“自我保护”;其他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常常只能成为水质问题的慢性受害者。更让人气愤的是,在诸如“12·31”山西长治苯胺泄漏这种可能危及水源安全的重大突发事件中,政府部门甚至会向公众迟报或瞒报信息。
其实,无论是常规的水质监测数据,还是突发性环保事件的相关信息,都应该最大限度地向社会公开。毕竟,只有充分的信息公开,才能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将环境问题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也只有做好了信息公开,才能群策群力,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水源保护的积极性。
据媒体报道,本月25日,北京市已经有3位律师致函国土资源部,申请公开水质监测详情,国土部也表示将按照相关条例和程序作出答复。鉴于环保部此前曾以“国家机密”为挡箭牌,拒绝律师董正伟要求公开土壤污染状况的申请,我们在此呼吁,希望有关部门不要“故伎重施”,而是正视公民对城市水源安全问题的关切,最大限度地公开相关信息,为保障城市水源安全迈出有力的一步。(汤嘉琛 媒体评论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