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针对有律师申请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等信息,环保部以“国家秘密”为由,拒绝公开“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调查方法和数据信息”。据悉,2006年,国家环保总局与国土资源部曾做过全国土壤污染调查,但污染数据至今没有公开。
对土壤污染状况秘而不宣,正使环保部承受着越来越重的舆论压力。客观说来,环保部此次拒绝律师的信息公开申请,也算是有礼有节,不仅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回应,更给出了长达22页的答复函。只可惜,所谓“国家秘密”的说辞,实在不能令人信服。
“紧握相关信息,却坚定地不公开”,环保部对民众期待的一口回绝,似乎并非“不作为”那么简单。不足为人道的担忧与无奈,才是此事的核心关切。
诚如有专家所指出的,土壤污染数据,确实敏感,全面公开可能引发一些社会问题。此处所说的“社会问题”,包括维权索赔、要求问责官员、抵制污染源等民间情绪的爆发式宣泄,也涵盖了地方政府取缔违规生产、治理土壤、进行赔偿等面对的巨大成本。
但问题在于,民众真有那么非理性吗?再者,难道治理者可以在暗箱里完成纠偏与偿债吗?
事实上,全面说明土壤污染状况,未必就会引发民意反弹,或许还会成为风险共担、携手共进的动力。
以提防心态对待民众的知情诉求,只会消解信任资源。在资讯发达的当下,权威信息的缺席,只会诱使各式“传言”跻身舆论场。而恐慌情绪,也随之生成蔓延……若职能部门不拿出实据,以正视听,只怕关于土壤污染的“小道消息”还会潜滋暗长。
说到底,土壤污染不仅是环保部门的心结,更是民众的隐忧;而“治理污染”也绝不只是环保部门的工作,亦是每一个公民的心愿。
即便现状果真堪忧,环保部门也没任何理由“一个人去战斗”。那么,就请从公布污染数据开始,凝聚更多环境改善,包括土壤治理的共识与力量吧。(蒋璟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