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错保、漏保几成普遍现象,低保乱象究竟在多大范围内存在?民政部门应该重视并行动起来了。
近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社会保障绿皮书。在安徽、福建等5省市调查显示,受调查的低保家庭中,6成不是贫困家庭,有近8成的贫困户没有享受低保救助。(2月24日《新京报》)
低保救助,是种公共温暖的抵达。对于困难民众而言,低保就是救济粮。近些年来,无论是农村还是城市,低保的投入都在增加。可这项调查显示,被调查的低保家庭中,却有近8成贫困户没能享受低保。
该调查印证了人们对低保“错保、漏保”频发的印象。应该说明的是,该调查只是一个小范围的抽样调查,有效问卷8777份,其中低保家庭占23.5%,其在全国范围内有多大适用性仍有待说明。
但是调查样本中,漏保和错保的比例之大,已足够触目惊心。“漏保、错保”的原因何在?也许标准的模糊和政策的粗陋是重要原因,但恐怕监管不力造成的流失和侵占也确实存在。在以往媒体报道中,经常可以看到关系保、人情保,甚至还有民政官员靠吃“死人保”发财。
学术机构、媒体能发现的情况,各级民政部门知道多少呢?
尽管,这份调查或许并不能反映真实的情况,但至少是一种参照。对于“错保、漏保”等问题,民政部门不应坐等媒体报道和学术机构调查,而应该主动去调查、摸底,并将权威的数据告诉公众。这本身也是民政部门的职责所在。
这份调查至少唤起了民众对低保“错保、漏保”现象的关心,而这一现象究竟有多严重,不应缺乏来自权威部门的信息。
也只有对问题的正视,才能防止救助资源流失,才会推动低保从制度到执行环节的公开透明,以及监督体系的完善。
(时言平 媒体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