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中某地级市政府一门卫坦言:“我们就是普通群众能否进入政府大门的‘过滤器’———那些在我们眼中可以为领导增光添彩的‘上等人’能顺利进门,而那些可能给领导添堵、添乱的平头百姓绝不能想进就进。”(2月20日《燕赵都市报》)
门卫是政府机关大门的一个首要窗口,该岗位的职责原本应该是为公众提供向导和咨询等服务的,然而在现实中,他们却异化成为领导挡驾的“过滤器”角色,将来访者分为三六九等,以貌取人,以身份地位取人,有选择性地加以准入或拒斥。这类庸俗的官场钻营行为和潜规则理应批判。但如果认为门卫就是造成政府“门难进”问题的所有的“恶”,那就是主次不分,没有抓住问题的实质。我们更应当透过现象看本质:究竟是谁打造了门卫这一“过滤神器”?
不管是政府门卫过滤器,还是强悍“门将”,本质上是由政府官员自己制造出来的。毕竟,政府机关的区区门卫并没有决定来访者的准入权力,而“放上等人拦添乱百姓”的潜规则之所以能够运行通畅,必然是得到了官员的默许。默许就是一种变相的鼓励。门卫选择性地对待来访者,是在对上级领导察言观色,深谙其喜怒偏好的基础上作出的理性选择。哪些人是能给上级领导添光彩的,哪些人又是会给领导制造“麻烦”的,这已经成为政府机关门卫的一门“自我修养”,不懂得领导喜好的门卫不是好门卫啊。
那些被容许,甚至是被毕恭毕敬迎入机关大院的“上等人”们,来访无非是谋求更多资源支持,而他们也能带来当地GDP和官员的升迁,甚至是丰厚的寻租回报;相比较之下,那些只为反映基本生存权、基本权益遭到侵害的“真问题”的百姓群众,却是那只会惹“麻烦”的一小撮。见谁不见谁,对“怕麻烦”的官员们来说,不过是一道再简单不过的单选题。
然而,回避“麻烦”,以为让门卫将带来“麻烦”的人拒之门外,问题就解决了,这是一种鸵鸟式的错误执政治理方法,带来的后果必然是官员失去口碑,以及政府部门失去公信力。因此,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正当其时,而改作风从“改门风”开始,也的确是对症下药,但必须明确的是,改门风的板子不应只是打在“过滤器”的门卫身上,而更应该是那些“怕麻烦”的官员们身上。
(黄果)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