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沙元森:向“学习粉丝团”学习什么

2013-02-07 08:01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

  “学习粉丝团”的经验的确值得传统媒体和官方政务微博学习,而学习又不仅仅是写几句俏皮话和拍几张生活照那么简单,还应当在时代的背景下看到公众对政务信息的新需求。

  一个名为“学习粉丝团”的微博账号近期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自去年12月以来,“学习粉丝团”以追星的方式在网上先后播报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视察广东、甘肃的一些动态。其中不少信息快捷得近乎直播,幽默的语言和随手拍式的照片也有别于传统的时政报道。

  “学习粉丝团”何许人也?在公众的猜测和媒体的追问之下,该微博账号于昨日下午做出“澄清”,博主自称是一名普通网友,所发信息和图片有的来自于网络,有的是由当地粉丝提供。但简单的“学习粉丝团”又不仅仅这么简单,它的成功依然引人深思。

  “学习粉丝团”之所以能在网上受到欢迎,首先得益于信息发布的快捷。通过这个微博账号,网友了解领导人动态,几乎能感受到网络直播的效果。而这些是传统媒体的时政报道所不曾展现的,甚至中央电视台官方微博也感慨“比我们快,比我们近”。依据公众的经验,传统媒体对领导人的视察、访问等工作的报道通常要等行程结束之后再做“一揽子”报道。在信息传播异常便捷的今天,滞后的报道使得新闻时效性大打折扣,已经很难再引起受众的兴趣。“学习粉丝团”另一个特点,则体现在信息发布的独特视角。它所发表的文字和图片,不仅体现了与领导人的近距离,更体现了与网友的近距离。平实又有几分幽默的信息,展示了一种平视的角度,基本看不到不必要的粉饰。反观传统媒体的报道,其中确实有很多模式化的语言,出行常常是“艳阳高照”,连基层领导的讲话都没有不“重要”的,鼓掌没有不“热烈”的。冗长僵化的语言模式增加了阅读的障碍,模糊了主题,显然不符合新闻传播的规律,也从语言上制造了群众与领导人的距离。“学习粉丝团”击中了当前时政报道和官方信息发布的几根“软肋”,也挠到了网友的痒处,它能走红就不意外了。

  “学习粉丝团”的经验的确值得传统媒体和官方政务微博学习,而学习又不仅仅是写几句俏皮话和拍几张生活照那么简单,还应当在时代的背景下看到公众对政务信息公开与透明的新需求。党的十八大之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走向前台,凸显了更加亲民、务实的形象。无论是时政报道还是政务宣传,都应该跟上这个步伐,及时为公众呈现更真实、更亲和的领导人形象。这需要文风的改变,更需要作风的改变。

  语言是观念的载体。从上世纪80年代的“小平你好”到今天“学习粉丝团”所称呼的“习大大”,都用平实的语言展示了群众和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政治语言的持续变化,很形象地映射出民众对权力的认识逐渐回归常态。这种语言上的变化甚至比撤除会场里的鲜花和红地毯更有价值,因为它体现了民众的自觉。如果官方能对此变化做出良性的互动,我们的政治文明也会随之提升到新的高度。

  (沙元森)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