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成品油燃油税改革至今已经4年,相关累计的成品油消费税近9000亿元。但是媒体遍查相关财政报告,却无法找到这笔巨额财政收入究竟开支到何处。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报道之所以提到燃油税的问题,本意并非对该税种本身提出疑义,而是对于中国高速公路收费问题长期无法有效解决表达了担忧。毕竟当初燃油税开征之初就被赋予了降低刚性收费的指向。所谓刚性收费,就是无论车辆实际使用状况都收取同样的费用,之前被燃油税所替代的养路费就是如此。而燃油税则让“多用多支”的原则被体现,理应有助于让刚性收费降低。
当然,在笔者看来刚性收费应该还有另外一种解读,那就是公众只能接受却无法伸张自己利益的收费,而高速公路收费就应该列于其中。其中的原因就在于,公众根本无法知道收了十几年费用的高速公路,到底何时能够还清所谓的贷款。既然收费不清楚、还贷不明白,由此导致高速公路的收费就成为一个谜题。而谜题的结果就是收费长期持续,公众只能忍受却无法据理反驳。
事实上,解决高速公路收费问题并不复杂,现实中的关键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让每条高速公路的收入运营、贷款开支、日常维护等费用全部公之于众,一旦收费已经覆盖贷款,就应取消收费,或只收取日常维护费。其二,就是对公众意见大的公路收费问题尽早强化政府投入,让公路真正姓“公”。
值得一提的是,前一种问题长期以来公众呼吁很多,相关部门也多次做过调查,但是却始终缺乏 一个公之于众的透明信息。对于此类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的问题,一般的看法认为原因在于地方政府对于高速公路收费往往“打统账”,也就是收益好的高速公路会拿出部分收入,用来弥补亏损运营的高速公路。而这样的信息,地方行政部门认为并不适合向公众公布。就此而言,解决高速公路收费问题的核心在于,能否让财政资金全部介入买单,由此媒体才会对9000亿元的燃油税收益提出质疑。试想,如果这笔收入能够补贴政府高速公路投资,至少能够部分降低收费标准了。而最终糊涂账的结果,更加会引发公众对于收费不透明的质疑,甚至直接影响了相关行政收费的公信力。
总之,信息透明、资金使用得当是让燃油税收之有理、让公众减少质疑的关键所在。对于收费标准如何下降、下降幅度应该是多少,则需要在广纳民意之后给与制度化核定,包括高速公路投资总额、里程长度、贷款期限、维护成本、服务质量水平、社会承受能力等诸多因素均应综合考量。在这一过程中,收费的执行状况也应定期做出上报,接受民众监督。这些措施如果能够实施到位,对于高速公路的质疑自然可以减轻。(马红漫 经济学博士 财经评论员)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