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当各个媒体竞相热议驻村书记吴树兰时,我意外地发现了她于2011年9月10日至12日的三篇日记。这是三篇最为普通的日记,记录吴树兰的工作和感受,可正是因为没有雕饰的普通才读出了她最本真的一面——真实、爱、奉献、担当。
2011年9月10日:“由于两个企业要开业,真是忙得不可开交。今天有六个车在紧张地拉奶牛,建筑队也在投入紧张建设之中。村子里的人没有人办过企业,还没有见过奶牛。我是学畜牧业的,这一下有了发挥自己专长的地方,一定不能错过这个机会,要用尽全能把知识传授给他们,把奶牛场的路子走好,给农民一个发展的希望。今天又是凌晨三点起来,帮奶农赶牛做饭。夜里11点多了又去看养鸭户搞得怎么样了,一直到一点多才休息,一天睡了两个多小时。这个星期每天都是早上三四点起床,晚上下一点才休息,感到十分地累,十分地忙,也十分地幸福和充实。”
2011年9月12日:“今天中秋,女儿特地回郑州团聚。这边秋收,奶牛场又运行不几天,抛下这么多事回去过节,再好的大餐我也食之无味。女儿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我不敢接,接了该咋说?晚上,和奶户们过中秋,30多个人坐沟里谈天赏月,很温暖,也都对未来充满希望。”
2011年9月13日:“村子里一派繁忙景象。奶农开始打玉米杆,农民开始拉玉米杆。奶场开始喂牛,开机挤奶。虽然现在一天只有一吨奶,但也是一举成功。今年打1000万斤青贮,就可以增加收入6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增加352元。7户奶农每户每年增加收入5万元,全村人均收入又增加205元。养鸭收入增加35万元,每人又可以增收205元。算下来,今年一年人均能增收760多元呢。”
在这三篇普通的日记中,我们读到了吴树兰对家乡父老乡亲的爱,对工作的爱。爱不是一句简单的表达,而是一种承担和奉献。下基层是一个良心活,三年时间即便一事无成,也不会有人追究,老百姓更不会去说三道四。但吴树兰没有把“下基层”当做一项任务来完成,没有把“下基层”当作是一场“作秀”,更没有想到要秀出一些花样,抓住媒体的眼球,引起领导的重视,而是实实在在地把“下基层”作为一份自己喜爱的事业来做。如果不热爱这份事业,她就不会早出晚归,工作到夜里一两点;如果不热爱这份事业,她就不会深入农户帮奶农赶牛做饭;如果不热爱这份事业,她也不会不顾念奶农的心情,回家和家人团聚。也正是基于对“下基层”这份事业的爱,对家乡父老的爱,才让她有更多真实的体验与感受。也正是因为有这么多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才让她成为数千个“下基层”大军中出类拔萃的一个。 (宋建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