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湖北十堰正计划“削山要地”建86平方公里的新城。据规划,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十堰“向山要地”15万亩(相当于100平方公里)。官员称建造新城成本将超过千亿元规模。当地居民则担忧生态恶化,“野蛮的开山必会付出惨痛的生态代价”。(1月13日《中国经营报》)
如果说古代的“愚公移山”不过是张扬意志、毅力与信念的一则寓言,那么,湖北十堰“削山要地”造新城的大手笔则是现实版的改天换地。尽管时下的削山填壑已不存在技术层面的“近忧”,但这种地貌“变脸”引发的生态“远虑”,却呼唤决策者保持理性头脑和科学态度。
应该说,置身“九山半水半分田”地理困境的十堰,要突破大山围城的困局,解决市区土地已用完、城市发展无空间等问题,“削山要地”已成无奈之举和大势所趋。但常言道“天造地设”,无论是凸凹不平的山区还是一马平川的平原,都是自然界长期博弈、渐趋平衡的运动结果。“小打小闹”的改造或许无关紧要,但一下子削去上百个山头的移山填壑,会不会影响地质结构的相对稳定性,造成对山体基础和自然水系的破坏,从而导致因生态失衡带来的环境与安全隐患,值得关注与深思。
这绝非毫无根据的杞人忧天,而是基于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合理质疑。这就要求“削山要地”的决策者们,要认真做好相关工程的科学论证工作,缜密考量,谨慎拍板,同时力避“集体责任无人承担”的模糊与推诿,这也是对“削山造城”工程充满科学与理性的负责之举。(张玉胜)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