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驾考首先迎来的不是驾校改进教学方式,而是培训费应声暴涨,最高涨幅已超过五成。上海新驾考实行以来小车学费突破7000元,北京驾培费用则普遍越过5000元大关。(1月10日《潇湘晨报》)
我不确定这是不是“趁火打劫”,但至少是一种“乘势涨价”。业内人士说“培训成本上升”只是自说自话,还需要真实的数据来支撑。退而言之,就算驾考流程的改变导致驾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也不一定非涨价不可。此前驾校培训费的高企早被舆论所诟病,就算不涨价,对其利润获得也应该影响不大。
应声涨价,只能说明驾校早已处在某种涨价惯性之中。近年来,各地驾校“憋着涨价”已不是新闻,几乎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借机提价。如2010年,北京将驾考学习增加7学时,提高考试难度,多家驾校学费纷纷上涨;2011年,上海的一些驾校瞄准大量外地人员来沪学车的“商机”,擅自对非沪籍学员涨价;等等。
肆无忌惮的驾校涨价,是驾培市场过度垄断的结果。一方面,各地交管部门严格限定当地驾校的数量;另一方面,物价部门又对其收费进行价格指导。换而言之,在政府审批和价格管理之下,所谓的驾培市场虽然也能实现部分市场要素的流动,但只能部分流动的市场要素造就的是一个虽不垄断但依旧封闭的市场,也即“伪市场”。
而“伪市场”带来的只能是真涨价。行政审批意味着设定了地方驾校开办总数的“天花板”,被准入者竞争对手将会很少,公民选择余地过小;而相对模糊的政府指导价,又给了驾校太大的自我定价权。即便定价不公平,培训人也不得不接受。这正是驾校热衷于涨价的根本原因,涨价是政府管制与驾校逐利本性的共同产物。(王聃)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