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冷,但南方要不要像北方那样集中供暖?这个问题可把全国人民都问住了。有供暖专家反对这样做,理由也很朴素:南方人习惯湿冷,突然供暖或导致不适。对专家的话当然要警惕,但对媒体引用是否断章取义,也要甄别。可供暖这事到底怎么搞呢?
南北划分各有标准,但在行政主导的供暖界,这个南北问题是没有问题的,就是以秦岭与淮河为界。包括广州在内的岭南,是名副其实的南方。既然划界不是问题,连片集中供暖其实也不存在技术问题。那到底什么才是问题呢?怎么样谈论才是问题。
在供暖技术无碍的情况下,供暖作为公共品能不能进入财政拨款的名单,这里面的玄机可就多了去。像专家那样,从南方人身体的耐受角度否定供暖,算是干脆直接的。政府还要算供暖的能源账,还要算它分摊公共财政的比例,这基本上是精算师的专业。
即使所有账目都算清楚了,精确到南方供暖的单位煤耗,也不代表它就能落到实处。因为还有需求的账目无法精算,有人喜欢集中供暖,有人喜欢开空调,还有人希望供暖的性价比在可承受范围。诸多供需的交叉与分散,要么不供暖,要么供暖多样性。
所以,在要不要做事、怎么做事之前,从谈论这件事的方式上已能看见走向。好多事非不能乃不为。南方供暖,独立式的、分散的、可供选择的模式是方向。但现在政府要么闭口不谈,冷却这个话题,要么尽说它的不是,态度在那里,已经很明显了。
就市政功能来讲,南方供暖等于是做增量。武汉都开始尝试为上百万人集中供暖,从行政的行事逻辑来看,类似的做法想必会向更南的南方扩散。对广州人来说,当然希望在最冷的几个月里,有温暖的房间。可这最终也要取决于政府的供暖决心有多大。
不管专家说的有没有道理,既然南方已有城市先行先试,起码这让谈论供暖这事不再是毫无现实依据。所以,开放问政的姿态,不预设否定结果,让事情在供需之间取得政策的可能与平衡。想想B R T,就能知道许多看似不可能的,也都会因缘际会成现实。(丙申)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