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的《故宫日历》现已出版,在各大书店和网店上都很畅销。但其封面上繁体的“歴”字引起了一些人的讨论。有学者认为这是个别字,“歴”是经过的意思,不能用在此处,应该用“暦”或者是“厤”。对此故宫文化旅游编辑室作出回复称,封面、书脊沿用1935年版故宫日历封面汉隶碑拓集字,“暦”为“歴”的分化字,因此采用的是汉隶中的“歴”字。(12月28日《北京青年报》)
“暦”和“歴”,都是繁体字,建国初汉字简化时已经被简写成“历”字,所以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暦”还是“歴”并不是问题。但在古汉语里,“暦”或者“歴”,却是两个不同的字,表述不同的意思。按照《说文解字》《史記》通用“歴”字;《康熙字典》说《史记》与《汉书》通用“歴”。《史记》作者是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汉书》作者是东汉初年的文学家班固,他们都是大儒,居然“暦”“歴”不分,这说明西汉和东汉,“暦”字还不很流行。
但“暦”字早在孔子时代就已经诞生,孔夫子编写的《尚书·尧典》里就有“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時”的句子。故宫表示“暦”字是分化字,似乎也站不住脚。充其量我们只能说,在三国以前“暦”和“歴”两字互通,属于通假字。
进而言之,成书于清朝的《康熙字典》已经给出“暦”、“歴”两字的不同含义,建国后编撰的《新华字典》等工具上,也都对“暦”与“歴”这两个繁体字做出了明确的分野:推算年、月、日和节气的方法即历法,这时的繁体字作“暦”,其余情况下,“历”的繁体字都是“歴”。于是乎,故宫方面居然在日历封面上写出“故宫日歴”,显然就是别字,故宫也就做了一回“别字先生”。
至于北京故宮文化旅游编辑室回应说,“歷”字才是正確用法,因为1933年版本的封面是诗任院長易培基的楷书手迹,用的是“厤”字,1935年版本则换成“歷”字,而2009年版采自1935年版,故而变成“故宮日歷”——以我之见,这只是故宫方面为自己当了“别字先生”找下台阶而已,并不能改变故宫又一次写了错别字这一事实:是滴,上次“撼祖国强盛”是错字,这次“故宫日歷”是别字。(汪忧草)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