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电台评论中心评论员 金声 良言 艾童)“教我一个手语吧?” “学什么?” “人民万岁!” “‘人民万岁’是这样,人——”
这是聋人大学生王静文在教人们手语。12月2日,“第五个残疾人日”前夕,郑州市人民公园,中州大学“爱心手语社”举办了一场“给我一个握手,教你一句手语”公益活动。
“爱心手语社”第六任社长梁玉音同学现场接受了记者采访,她说: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里有一条是‘友善’。我希望通过我们的活动,能让社会上更多的人都了解我们的聋人朋友们。大家一起学习手语,把聋人当成自己的朋友,真正理解和关爱他们。”
十八大报告提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青年人提出了希望。问题是,如何才能培育出青年人特别是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于个人的倡导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其中,“友善”是根本。没有“友善”,就没有爱心,也就谈不上“爱国”、“敬业”和“诚信”了。以“友善”为精神内核的公益活动,无疑是对大学生价值观培育很有启发意义。
为此,记者走访了7所高校的十多个公益社团,采访了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
公益活动让大学生体验到了社会责任感。他们甘愿为了社会公益责任而不惜放弃个人利益。河南农业大学“科技点播台”是“全国百佳社团”,第十八任副台长武书蒙同学告诉记者:
“我有过兼职,以前做过大半年家教,为的是减轻父母负担。但是,后来担任点播台副台长后,工作比较忙,我就放弃了兼职。我觉得在这儿有一份责任,我既然选择了志愿服务这条道路,我就要把这个工作做好。”
正是在责任感的驱动下,大学生志愿者不怕脏、不怕累,不辞辛劳,甘愿付出。郑大“筑梦服务队”先后捐出去10万多块钱,圆了许多贫困学子的大学梦;而他们的“筑梦基金”不是社会捐助,全是靠同学们捡废品、打扫卫生等劳动所得建立起来的。
郑州大学“小白鸽义工队”,今年暑假去了青海玉树灾区“支教”。队员吕美泽同学讲述了从玉树前往杂多县途中的艰难:
“我高原反应最严重,全身不舒服,呕吐、全身麻木,只有右手有知觉。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荒郊野外的,没有人烟,这段旅途让我很痛苦也让我很快乐。从这段经历中我学习到了很多。”
公益活动让大学生学会了对社会的感恩,特别是那些贫困生、特困生。郑州大学“小黑蚁志愿服务队”队长胡乾坤同学就是其中的一个。他说:
“我本人就是贫困生,家来自河南商丘柘城,柘城县是国家贫困县,家里面收入靠父母在外打工,奶奶长期卧床还需要医疗费,挺困难的。我们贫困生已经受到社会上很多帮助了,现在有能力了,就应该回报社会、回报他人了。”
公益活动既检验了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又提升了他们的精神境界。今年暑假,农大“科技点播台”大学生来到舞阳县北舞渡镇开展支农活动。参加活动的王喜梅同学向记者谈了她的感受:
“到那里的第二天,我们就开了一个讲座,给农民讲授了一些玉米栽培管理措施和防涝抗涝的措施。当时,农民群众的反应可好了。能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我感觉真的挺幸福的。”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的李争艳同学曾获得2011年“省级优秀志愿者”称号,她的体会也比较深。
“我们做志愿者去敬老院,那些老人需要我们。我们需要给他们带去一些温暖、带去一些帮助,然后我们从中获得关于亲情、关于人间温暖的这些感受,有一个自我的提升。我现在是一名共产党员。”
关于大学生公益活动,大学老师又怎么看待呢?河南农大植保学院团委书记史军伟的感觉是:“公益活动让大学生找到了认识社会、体验责任、发挥‘友善’、提升自我的理性方式。”郑州大学团委副书记冀娟长期负责大学生公益社团的指导工作,她说:“大学生价值观培育一直是一个教育难题,我认为公益活动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理想途径,参与程度高,形式活泼,效果很好,应该抓住不放,不断推动;我们郑大正在筹备大学生志愿者文化节。”
近两年,河南的大学生公益事业发展非常快。据河南团省委统计,2011年,全省高校志愿者注册组织82个,截至2012年11月,达到254个,不到一年就增加了两倍多。拿郑州大学来说,校、院两级公益社团六十多个,志愿者总数近万人。大学生志愿者已经成为公益机构不可或缺的支柱力量。
郑州“爱心联盟”负责人田关心老师告诉记者,有十二个大学生公益团体常年来他们这里参与公益活动,比如河南商专戴林老师率领的“四季风文学社”等,是他们开展“社区服务”的主力军。郑州“若木书院”的创始人胡圣年对此也深有感触:
“我们跟26个民间公益组织保持着往来。大学生志愿者团体占到大概80%以上。很多社团来我们书院已经一年多了,像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它一个学校就有5、6个社团,他们愿意长期坚持下去。大学生的加入,使书院充满了活力,不然的话,书院的师资力量根本就没有,全靠大学生,乐于奉献,撑起了这个书院。
一届又一届大学生像“接力赛”一样不断地把“友善”精神传承了下去。河南农大有一个“农机3班”,从06级学生开始一直到12级,不间断地照顾一个张奶奶。张奶奶今年90高龄,身体不好,与人交流十分困难。家里的保姆阿姨向记者夸起了这些大学生:
“可不错了这孩子们,他们好几届都在这,最少有三届到四届。老太太爱听京剧,孩子们陪她唱唱戏,聊聊天,精神食粮。帮老太太洗洗手、洗洗脸,帮剪指甲,老太太可高兴了。”
与大学生高涨的公益热情反差较大的是,有的政府机构对大学生志愿者关注不够,也缺乏适合他们的公益平台。有的政府慈善机构很少关注大学生公益活动。对此,郑大软件技术学院“燎原服务队”队长夏原磊提出了他们的希望:
“不管是政府、民间组织还是高校团体,三个机构互相支持、互相配合,才能把公益事业做得更好。我们希望政府、民间组织对我们高校团体更多一些关注。”
即便是有的高校本身,也没有充分认识公益活动对于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大意义,几乎没有什么自建的公益平台,对刚起步的和规模小的大学生公益社团也没有什么支持。
在人民公园“爱心手语”的活动现场,长期关注大学生公益活动的“DV拍客”王自立老师也有这样感受:
“这里面有点参差不齐的是,有一些学校还不够重视。我曾经报道一个河南中医学院的志愿者活动,他们到社区里面给群众义务检查身体,传授一些养生知识,但他们可怜得连一个体温计都没有,更别说血压计了。”
正当记者与王老师交流时,“爱心手语活动”被人民公园管理人员叫停了。他们声称要先给领导汇报,先去申请,允许你在这办了,才能打横幅标语。有市民看不过去上前理论:“他们打的横幅又不是广告,是‘国际残疾人日’,就让孩子们一边去申请,一边进行活动不行吗?”结果还是不行。几经周折后,活动才得以继续。
像这样的事再也不能发生了。全社会都要像爱护春天的嫩芽一样爱护大学生的公益热情,并结合大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公益氛围,搭建更多的公益平台,提供更多的公益支持。诚能如此,包括“友善”在内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会在大学生中间开花结果。郑大“小白鸽义工队”鞠明兴同学的希望也就会实现:20年之后,回到“郑大”还能看到“小白鸽”在高高飞翔。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