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兰州又现"表哥" 反腐不能只依靠网友曝光

2012-12-06 08:24 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日前,有网友爆料称,兰州市长袁占亭至少佩戴过5块手表,其中包括价值20余万元的江诗丹顿、15万元的镶钻欧米茄等名表,价值或高过“表哥”杨达才。甘肃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表示,网上出现兰州市市长袁占亭疑戴名表的帖文和图片后,省纪委高度关注,已在核实相关情况。

  群众监督是宪法赋予每个公民的神圣民主权利,而举报正是群众监督的一种具体方式,是惩治腐败、揭露犯罪的一件利器。伴随着互联网业务的迅猛发展,网络反腐越来越在其中显示出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一项公众对有效举报方式排序的调查中,网络曝光高居首位,占调查总人数的35.8%。

  最近一段时期,网络反腐频频告捷,“表哥”、“房叔”、“雷政富”……伴随着一批大大小小的官员因网络曝光而翻身落马,网友热情空前高涨,市井坊间也是一片叫好。不过,与传统举报相比,网络举报终不免难辨真伪,虚幻的网络监督最终无一例外要触动体制监督才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即使如此,广大网民依然乐此不疲,如果一定要为这种“挂一漏万”式的举报找一个理由,莫过于安全——网络举报虽然不是最有效的,但却是最安全的。当多数人将网络曝光列为最有效的举报方式时,何尝不是一种对举报人个人安全的深层忧虑?

  尽管刑法中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假公济私,对控告人、申诉人、批评人、举报人实行报复陷害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规定,但“假公济私”之类概念太过模糊和笼统,难以准确判断,而仅限于举报者本人的保护范围也明显过窄,难以为举报人及其家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时有发生的举报人遭受打击甚至生命受威胁的事件,无不深深刺痛公众的神经,举报腐败的正义之举因此披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对于司法部门来说,大多数举报者匿名躲藏于网络既是一种尴尬,又是一种挑战。如何最大限度地将网络监督还原为程序举报,应该是目前的当务之急。

  如果更多的举报者能够通过制度途径向腐败行为发起正面攻击,自然也就无须挂一漏万地隐匿在互联网上制造舆论攻势,群众监督无处不在的强大优势才能真正因此而得以体现。 (李莉)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