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5至10年中国最艰巨的任务,国内的比重显然更大。但国际大环境中国甩不掉,内外问题的互动肯定会更趋活跃。中国的国境线如今固若金汤,但对于开放的大国,边境有时又“形同虚设”。外部力量对中国的牵扯已经十分细致,而且经常有“扳倒”中国的幻想和冲动。
中国外交的核心意义是保护、拓展中国发展环境,使中国的对外开放始终利大于弊。然而随着中国力量持续崛起,中国同很多国家的关系性质在承受实力对比变化的考验,外部世界对中国态度越来越复杂化是很难避免的。
中国外交对民意的尊重是国家民主化进程的题中之义,这使得民众的世界观跟上世界格局的变化至关重要。而在任何国家,民意与国家利益的精确对应都是难题,因此各国外交都有民粹倾向,中国今后大概也差不多。
但由于中国是未来国际格局变化的最大推力,必将成今后国际矛盾的汇合点之一,中国社会的实事求是和理性需要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否则我们就会掉入对外冲突的泥潭,大大分散我们应对国内难题的精力。
中国社会需要有几个坚定不移的共识,使得它们免受必将源源不断涌来的突发性危机的冲击,并帮助我们总能在关键时刻把自己从激烈的情绪中拉回来,清醒而非醉着做出关键性决策。
第一个共识应当是,中国的大量难题在国内,但中国继续发展的很多关键性条件却在外部世界。中国的资源供应、经济继续向高端循环都高度依赖同外部的关系,这决定了中国不能像俄罗斯那样可以“万事不求人”,中国同外部保持总体上的良好关系必须是基本国策,中国既需有原则的坚定,又要发展以实力为基础的弹性和灵活。
第二个共识应当是,中国处在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人均收入又偏低的特殊转型期,我们的自我认识和外部对我们的看法都会飘忽不定,如何使用力量捍卫自己的利益,我们很缺经验。这是与外部力量复杂而敏感的互动过程,我们力争多赢共赢,但我们决不可能总赢。
第三,中国近年来外交摩擦不断,但所有这些麻烦都构不成遏制中国继续崛起的实质性力量,中国看似不断遭遇被动,但实际上是战略主动方,即:拨多少精力对付争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自己,中国发展的所有核心要素都在这些外交冲击的波及之外。
第四,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都把发展经济作为头号战略目标,中国更无理由改变这一长期坚持的战略。美国打了10年反恐战争,理由足够多,出了气,但回过头看感觉吃了亏,后悔在蔓延。中国正处在扩大战略主动性的最关键时期,切不可一脚踏空,走上歧路。
第五,中国发展很快,外部的焦虑难免有。我们必须真诚地与世界分享中国崛起的好处,切不可有让自己全赢让别人全输的心理,连念头都不能有。我们尤其不能有实现崛起后报复昔日加害者的想法。
中国未来10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已是对今后国际地缘政治的流行预期,这也的确是未来10年的最大战略性变量,没有一件事比我们管理好这个过程,不让它带来外部心理的敌对性爆发更重要。这将极大考验我们谦逊、智慧以及意志的宽度。
中国树大必然招风,我们需要茂盛,也需要有过风的缝隙,从而确保自己高大而不倒。一个能朝着最高平台持续崛起的国家,必须有在哲学上足够的集体成熟。▲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