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与读书 CFP供图
最近有条消息很火爆,据某机构的调查,中国人去年读书平均为4.3本,而韩国人读书为11本,日本人读书量达到了40本之多。实际上读书多少还真是一个挺严肃的问题,值得说说为什么我们的数字这么难看。
就在此研究结果出现之前,著名的网友和菜头刚发布了一个告别微博的声明,他觉得微博减少了他深度阅读的兴趣,为了让自己不自绝于书本,他决定戒网读书去了。这可能是我们读书少了的一个原因:网络吸引了太多的关注,很多人已经不能真的去耐心看书了。
网络这事儿好还是不好?这要看怎么说。它改变了我们的社会,无论从价值观还是信息获取的方式,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著名的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有一句名言:传播方式决定传播内容。这话的意思是说,什么样的载体,决定了能在上面装载什么。网络就是另外一种载体,在它日益进入社会的时候,传播的内容就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知识与阅读的碎片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然后就是个人选择的问题了。和菜头选择了回归深度阅读,有些人选择了浅阅读。这其中是不是有优劣之分则很难说。我的一位朋友周游天下,说是活出生命的广度,另外一位朋友则一直扎根大理,想活出生命的深度。更多的人介于这两位中间。大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汲取自己需要的知识以及信息,要说有什么高下之分,我看也不见得。
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与我们的图书质量与品种有关。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日本人确实手不释卷,这与他们的一种叫做“文库本”的书籍有关。其实这东西就是口袋书,轻盈小巧、物美价廉、内容轻松、阅读难度不高,可以随身携带。这种文库本也让日本的上班族在通勤的时候可以大量阅读。咱们这里似乎也有,但并不流行。而且从我们的收入与书价的比较来看,买书尤其是大量购买这样的书,对很多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在目前我们的经济环境下,挣扎求存还是更为重要的一件事。
我曾在网上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以我对日本的了解,大概他们是把漫画也算进去了。不过,在我看来,日本的那些正经漫画比国内大多数所谓作家的那些所谓小说要强几个档次。说比咱们这里的图书要好,不在于精致,而是那种想象力以及对于深层次问题的探讨,都远远超过我们。没有好作品也就没有好读者,没有好读者也不会有好作品,这个循环的怪圈目前的状态下很难打破。
另外一个原因,恐怕也与阅读的品类有关。当年我所在的投资公司曾投资过连锁书店的项目,我去调研的时候发现,销量最高的不是菜谱就是教辅,现在可能还加上点儿成功学著作。这种书读多了,怕是也没脸算在自己读过的书目当中。这事儿挺奇怪的,一方面我们也知道什么才算是真正的读书,对这个门槛要求还是挺高的;另一方面又不真的读书,以致在数字上落到这么一个尴尬的境地。
其实影响阅读量的因素有很多,也不全是中国人现在不喜欢读书,也不是不尊重知识,更多的时候是环境使然。我们该读书的时候无书可读,等有了书之后又赶上互联网的这波热潮,与习惯于以书籍为正式读物的社会自然就有了这么大的差距。不过,我有时候坐地铁也发现,很多人拿着各种移动终端在看书了,好奇心是人类之所以是人类的原因,这个社会读书种子是绝不了的。(五岳散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