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张枫逸:“中国式献爱心”多引导莫要苛责

2012-10-26 07:17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23日,合肥市老年公寓前后有4拨爱心人士来给老人们献爱心。重阳前后,献爱心活动突然井喷了,这家养老院有位老人甚至一天被志愿者们洗了7次脚。这样的献爱心,不少老人都说受不了。(10月24日《江淮晨报》)

  “重阳节老人被洗7次脚”,只是节日扎堆献爱心现象的一个缩影。对此,一些网友质疑志愿者们是在走过场,形式主义,笔者却不以为然。毕竟,没有谁逼着这些志愿者们去“作秀”,对于许多社会爱心人士而言,也并不需要到敬老院看望老人这样的面子工程。他们的真实初衷,还是想为老人们献上一份爱心,表达一份敬意。

  这种“中国式献爱心”,恰恰是我国公益慈善事业起步阶段问题的写照。一方面,信息不对称导致志愿服务供需矛盾。眼下,一些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志愿服务时更多地出于自身意愿,没有考虑到服务对象的想法和需求,导致献的爱心和所需要的爱心不能完全对接。

  另一方面,志愿服务缺乏专业化。社会生活中特定人群所面对的困难是各式各样的,要真正解决他们的困难,需要有各种特殊的帮助,献爱心是一门学问,不是光有古道热肠就行,还有很多专业的东西,否则就很容易流于表面化、单一化。

  许多发达国家志愿者占总人数的比例比我国高得多,却很少听到有节日扎堆献爱心的现象,原因就在于规范的组织和引导。以英国为例,志愿组织种类很多,志愿者活动的时间一般在周末,包括探望独居老人、辅导智障儿童学习等,这些活动都是由志愿者服务组织通过电子邮件召集,志愿者可以随意选择。

  垃圾只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同样,负担只是放错了地方的爱心。对于“中国式献爱心”,我们不应过分苛责,而应加以呵护引导。有关方面可以尝试运用网站、微博等渠道,建立服务交流平台,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配志愿服务资源,结成常态化的帮扶对子,从而让珍贵的爱心通过正确的渠道传递。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