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吴应海:金条掺假的传闻需要“权威鉴定”

2012-10-10 08:28 来源:新京报

  “十一”黄金周期间,一条关于“黄金”的传闻在互联网上迅速发酵。有微博称,中国工商银行出售的黄金掺假,同时还质疑国内市场上40%的金条用铱或钨掺假。(《人民日报》10月9日)

  市场上竟然有四成金条掺假,甚至连工商银行这样的“国”字号企业生产的金条也存在问题,事实真相果真如此“恐怖”吗?

  有记者进行了采访调查,结果显示,黄金制品掺假传闻不实,市场上的金条等产品,特别是由银行、大企业生产的黄金制品,并不存在重大质量问题。我们非常希望记者的调查结果是真的,因为这不仅事关每个消费者的切身利益,更事关银行、国家的声誉,实在是“折腾”不起。

  而且,媒体的调查并不能让人百分之百觉得踏实。因为所谓的“黄金掺假不可信”的结论首先来自于相关黄金制品生产企业。虽然工行相关人士拍着胸脯表示,他们在原料、生产加工、售前、售中各环节都严控产品质量,每根金条都有质量证书,并且还承诺回购,绝不会弄虚作假。可是有多少生产企业会自己承认自己的造假行为呢?更何况,除了工行之外,还有众多黄金生产企业,谁又能保证他们不掺假呢?

  当然,记者也采访了隶属于国家质检总局的国家金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该机构每年检测数十万件黄金制品没有发现掺假现象,这是事实,但这并不等于说市场上所有黄金制品都没有问题。因为新闻告诉我们,这些检测品都是别人主动送上门来的,而不是在市场上随机进行抽检的。既然不是随机抽检,又怎么能反映市场的真实状况呢?

  所以,金条掺假传闻还需要更权威的“鉴定”,国家相关部门应尽快做两件事,一是要对黄金制品市场进行一次质量大检查,并把抽查结果公之于众,让老百姓了解真实的市场状况;二是将职能部门这些年来对黄金制品市场所采取的监管措施拿出来晒一晒,看监管者是不是时时瞪大眼睛盯着市场。只有抽检结果令人满意,监管措施严格而到位,人们才会相信金条掺假确系谣言。

  (吴应海)

责编:李婷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