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4.1%,两位数的增长看似令人欣喜,但在国民经济收入中仍然垫底。9月14日,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在第七届新人力论坛上发布的《2011中国薪酬报告》显示,去年,我国居民收入增长远远低于财政收入和企业收入增长,使得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相对比重不升反降。
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主要指标分配率(劳动报酬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呈下降趋势,其中李稻葵等于2009年的研究显示,分配率从1990年的53%下降到2006年的40%左右,远低于54%-65%的世界普遍市场经济成熟国家水平,并认为该份额将持续降低。据《新京报》2010年报道,从1978-2005年资本报酬占GDP的比重却上升了20个百分点。而九三学社2010年的调研发现,工资收入仅占企业运营成本的不到1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50%。我国资本所得和财政收入快速飙升至畸高的状态,而在博弈中处于弱势地位的普通劳动者薪酬所得份额即分配率却在持续下降,这样的国民收入格局显然并不合理。
人们常说“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二次分配注重公平”,似乎可以为此开脱,但这并不代表初次分配可以忽视公平。初次分配是基础性分配,其结构决定了整个国民收入格局,二次分配只可起调整作用,所以初次分配结构的合理至关重要。但正如人社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马小丽所言,“国家和企业把收入的大头拿走了,劳动者个人的收入就会不断减少,使他们无法纳入良性消费的轨道,社会再生产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环节就会发生断裂”。这样一来,不仅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将影响社会稳定。足可见以行政权力及垄断为主的方式获得财政收入和资本所得的飙升,这种“效率”分配产生的结果却恰恰是非效率的。
为了改变国民收入分配的不合理格局,2001年中央已提出收入分配体制改革,自2004年发改委正式酝酿改革方案以来,也过了8个春秋,但至今改革仍旧难产。今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表示,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一定要出台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将“制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总体方案”列于2012年要完成的七项主要任务之首。据财新网消息,今年5月,发改委曾代表国务院拿出方案拟于6月底于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上讨论,却终因涉及多部门切身利益仍在协调各方意见而没有讨论,“下半年有望出台”的收入分配改革再度沉入水中。
然而,即使有着再多部门利益博弈,收入分配改革也是迫在眉睫的事。当前经济正处下行阶段,收入分配不公对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尤其明显。此前虽强调提振内需,但由于外需表现良好,似乎内需的提振并不紧急,而此时外需不振、内需疲软,内需提振变得愈发迫切,而拉升内需、促进消费的最直接方式便是增加可支配收入。而促进初次分配公平的改革方式,无非是减轻财税负担并打破垄断,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同时,消除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企业求发展必然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而相应人才的稀缺性导致的劳动成本上升也会倒逼企业转型,民众可支配收入提高的同时消费水平亦将相应提高,可使经济及社会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8月29日,发改委于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上,再次提出要抓紧制定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希望这一次,不再是长长的等待。(南都社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