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河南的农民工魏双恒的8岁儿子航航在郑州市某小学的入学测试中,因为对老师提出的三个简单问题,回答得支支吾吾,老师则建议航航去测试智商,并以此作为门槛拒绝航航入学。(9月6日《工人日报》)
由“农民工子女入学被要求测智商”所引发的争议,尽管最终以“放行上学”这样一个看似圆满的结局结束,但留给我们的思考远非歧视学生那样简单。除了要对学校的荒谬行为作出痛陈之外,更应追问盘旋于歧视背后的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
“测智商”看似是“荒唐之举”,实则却揭露出当前教育“资源不足、僧多粥少”的现实困境。“住房不到80平方米别进公办幼儿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要求八证齐全”等规定,早已向我们表明,此前一些地方的入学门槛,无不和当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有莫大的关系。
遗憾的是,在应对这些问题时,一些学校却在短时期内无法改变现状的情况下,采取“测智商、限门槛”等手段,期望以此改变分配不均的问题。
仅仅把问题的根源归咎于这是由于农民工子女跟城市子女抢夺教育资源,未免太过轻率。事实上,当这些“变相测试”成为招收门槛的招数时,那么初衷本好的义务教育自然也就成了各校“挑肥拣瘦”的正当理由。从这个角度来讲,只有跳出对歧视问题的表象批判,认清事物的根源所在,才能客观上促进外在因素的改观。
笔者认为,除了加大地方政府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实现各校教学设施共享、优秀师资共享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之外,同时也应该建立一套完善公开的入学机制,才能最终避免一些学校因变相录取、门槛限制所产生的一些不公现象。(谢贤奎)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