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交一卡通巨额押金问题持续发酵。据近日媒体报道,已有北京、福州、厦门、南京、郑州等十来个城市的市民向当地政府相关部门申请公开或提起诉讼。
数据表明,公交一卡通发行量在中国已超1.8亿张,按每张卡押金10-30元估算,押金总额达到18亿-54亿元。如此巨额款项,到底由谁在管理,收益情况如何,用在了什么地方等等,这是一笔糊涂账。而由于拥有一卡通运营权的企业均具有政府垄断色彩,又很难避免市民的疑惑指向政府,他们希望知道,在这样一个公共服务的领域,政府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围绕一卡通而产生的种种纠结,广州市民是再熟悉不过了。针对羊城通的押金问题,市民与相关方面的博弈已有几个回合,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曾进行过多次质疑。正是这种持续的舆论压力,直接导致自今年7月1日起,羊城通的押金从原来的30元降到了20元。
羊城通押金虽然最终得以下降,新的标准虽然据称来自“第三方”对羊城通成本的审计,但市民的疑虑并没有完全消散。根据行内人士披露的信息,20元仍然远远高于羊城通的成本,而且早前媒体报道,为了羊城通的运营,政府前期投入1000多万元,现在企业要计算羊城通的成本,是否应该将这一笔资金剔除在外?随着羊城通押金卡发行数量的不断增加,资料显示,截至2011年底,历年累计产生的押金利息为476.75万元,这样一笔巨额收入如何处理是否需要向市民公示?
更重要的是,羊城通押金制度的合理性也在经受法律界人士的考问,如果按照法律对“押金”的界定,可以勉强把羊城通的押金视为持卡者“应付而未付”的一种费用,那么最多只应是制卡成本而已,而实际运作中,羊城通的所有运营成本全部由押金来承担,这种无本买卖显然不符合法律的基本精神。
市民在公共问题上的锱铢必较正反映了广州这座城市的可贵品质。尽管还存在着诸多的不尽如人意,尽管是在被民意推着前进,广州公开羊城通成本,相关企业和市民开展对话,仍然值得称赞。新华社的消息说,面对公众的知情权诉求,“各地公交一卡通运营部门却始终守口如瓶,政府相关部门更以没有制作相关信息来作回应”。不能不说,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相关部门的懒政和运营部门的傲慢引发诉讼,实在是势所必至。
众多城市市民申请信息公开乃至提起诉讼的维权行动,会给未来公交一卡通的运营乃至整个公共服务体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虽然还有待观察,但它至少提醒我们,但凡牵涉到公众的利益,封闭和蛮横只会加速问题的恶化。
公交一卡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这张小小的卡片原本可以成为市民关于一个城市美好记忆的一部分,现在也许是对附着于其上的未必合理的东西进行调整的时候了。鉴于绝大多数市民手持一卡通都是长期使用,押金不妨替换为一次性付费购买,当然这个购买的价值必须低于现在的押金数额。
如果押金制度一时还难以取消,则应该考虑出台全国统一的公交一卡通管理办法。当前各地一卡通运营中存在诸多乱象,不仅是相似的卡片其押金标准各不相同,有的地方办卡容易退卡难,有的地方更规定退卡不退押金,有的地方市民失卡后再办新卡则面临着原充值无法转存的尴尬,如此种种,其实都是利益驱动下在为市民的便利生活人为设置障碍。在征求民意的基础上,全国统一的管理办法需要对这些似乎习以为常的乱象作出因应。
然而从更为开阔的视野出发,在公共服务领域,引入竞争、打破垄断可能才是最见效用的唯一手段。(南都社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