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奥运佳绩需要体制支撑 淡化金牌不可取

2012-08-10 08:2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阅读提示

  从1984年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到保持奖牌榜第一集团的位次,中国逐步走向“体育大国”。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体育的社会功能不断延伸,人们对举国体制的关注也有了更多的视角。“新时期,我们还要不要金牌?”“金牌总数再多,也不代表国民体育素质好”“得金牌的只是少数,更多的运动员退役后出路狭窄”等疑问随之而来。

  但我们必须了解,举国体制与全民健身并非对立的两面;我们更要看到,优秀的体育竞技人才必须经过特殊的专业训练。现在,我们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让举国体制更加适应时代的发展,积极作用更大而弊端越来越少。

  淡化金牌说不可取

  ■奥运佳绩为整个民族带来“正能量”

  ■争金还要看项目和机遇,不能不计成本

  现代奥运会发展了100多年,已经成为全球瞩目的盛事,没有哪个领域的活动可以与之匹敌。当年许海峰石破天惊的一枪,中国女排的扬眉吐气,已经成为国人的共同记忆,升华为全民族的精神财富。

  时至今日,中国夺得的历届奥运会金牌数已突破200枚。伦敦的赛场上,中国保持在奖牌榜第一集团已没有什么悬念。从关注金牌数量到关注金牌过程,同时,对那些没有拿到金牌或者奖牌的运动员,国人也送上掌声和敬意。国人对奥林匹克的理解在不断加深拓展,中国奥运选手为整个民族带来的“正能量”,永远值得珍惜。

  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文化繁荣是长期的进程。在这个过程中,争取在有重大影响的国际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始终具有鼓舞人心、增强凝聚力的作用,有其他方式难以取代的教育和激励功能。即使发达国家,也不会放弃对奥运金牌的追求。淡化金牌的提法不科学,也不符合奥林匹克运动追求更快、更高、更强的精神。

  任何水平的运动员来参加奥运会,目的都是要超越自己,不会不在乎比得是好还是差,公众也会用这个标准看待运动员的表现。1988年,因为奥运会上成绩不佳,有人主张淡化金牌意识,现在金牌拿得多了,要不要继续争金夺银,又有淡化金牌的说法。目睹许多运动员无论比赛成败,赛后热泪不止,他们为自己的付出而感慨动情。如果不是心中有个追求,何能如此!当然,争得金牌还要看具体项目和机遇,不能脱离实际,不计成本或不顾可能性,样样都要争第一。

  佳绩需要体制支撑

  ■仅靠民间支持很难充分利用资源

  ■当积极尝试不同的体育体制并存

  全球顶尖的运动精英齐集奥运,当今赛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怎样培养高水平运动员,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天分和努力,同样取决于运动员背后的体制支撑。人们常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十年功”里,就包含着高水平运动员培养体制如何建构。

责编:李娅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