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伏之后,北京气温各种热——闷热、湿热、燥热;能够让人感到寒意瑟瑟的,恐怕只有上周的股市了。
随着股市坚决践行“没有最低,只有更低”的走势,股民心态也逐渐从忐忑肉疼,转向一种“大无畏”的精神,“真正的投资者,敢于直面惨淡的市场,敢于正视淋漓的跌停。”
此种境况下,股市该不该救,怎么救,又一次引发热议。其实,监管层不是没有为此努力,央行两度降息降准,证监会又在研究降低交易手续费,但似乎都没有引发太多积极响应。股市是经济晴雨表,真正从熊途迈入牛市,要等到经济好转,信心提振之际。在这一低谷时期,倒更应该完善股市相关机制,截断圈钱公司上市途径,推动不合格的企业尽早退市。建立好的制度,方能实现股市的长期健康发展。
上周,国务院决定大幅加快营业税改增值税推进速度,营改增试点范围即将从上海辐射向京津江浙等省市。这也是政府推动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一环,据广东省国税局领导介绍,营改增后,“年营业额在500万元以下的中小企业的税负都将下降”。
应该说,这对于涉及营改增的行业和地区是一个好消息。但是营改增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能否真正发挥减税的作用,仍存在较多不确定性——例如上海的一些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以及物流企业就在试点过程中,发现税负越减越多。而上海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对于试点过程中税负不减反增的行业、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为此,上海在今年一季度预拨近4亿元财政扶持资金。
我们所担忧的是,上海的财政补贴解决模式在其余地区未必能够复制,而在上海也只是权宜之计。营业税是地方政府的第一大税种,占地方税收收入的比重超过三分之一;而增值税的75%收归中央,25%归地方,如果营改增推广中,中央和地方的分成比例不变,地方政府必然面临财政收入减少,此种境况下,地方怎么会有支持税改的热情?这些,都是扩大营改增试点范围时,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上周江苏洋口镇宣称该地只发展绿色化工,凡是污染项目一律劝退,通过预审,5个单体投资1亿元以上的项目被挡在门外。洋口仿佛一面镜子,照出的却是某些地方截然相反的做法。不少地方政府以招商引资为己任,想要吸引更多大型企业投资,似乎无可厚非,但是为何却屡遭民众质疑?问题在于,在这样一个信息高度发达、日益重视环保的时代,一些地方政府的观念、作风、行为却还停留在几十年前,不征询民意,不认真调研,暗箱操作,草率上马,最终导致民众意见很大。
其实,在疯狂赛跑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想一想:GDP,真的有那么重要吗?毕竟,经济发展不是一场奥运会,其目的是为了让大家生活更幸福,而不是与谁去比跑得快。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