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焦虑、职场焦虑、婚姻焦虑、生育焦虑……如今,类似的“焦虑帖”在各大网站、论坛中并不鲜见。“焦虑帖”为何如此泛滥?“焦虑帖”会给青年带来怎样的影响?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题客调查网,对11344人进行的调查显示,68.8%的受访者认为当下“焦虑帖”泛滥,55.9%的人认为“焦虑帖”泛滥会降低青年幸福感。(中国青年报7月19日)
焦虑的背后是压力,“焦虑帖”的泛滥有公众情绪无序放大的原因,但也与压力的与日俱增密切相关。要厘清“焦虑帖”泛滥的真正根源,就有必要弄清压力增大的真相,即到底是仅仅因为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还是可供参照的常态样本愈发稀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快速变革、快速发展的时代,在快节奏下,计划经济时代那种不紧不慢的沉闷生活早就被颠覆。但是,历经30多年的改革开放后,当人们发现物质日益富足的同时,过去不以为然的“慢生活”居然变得愈发奢侈。记得曾有媒体经过疏理后发现,国人正在丧失慢的能力:最爱“快进”,狂点“刷新”。评论,要抢“沙发”。寄信,最好是特快专递。拍照,最好是立等可取。坐车,最好是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磁悬浮。坐飞机,最好是直航。做事,最好是名利双收。创业,最好是一夜暴富。结婚,最好有现房现车。排队,最好能插队。若不能,就会琢磨:为什么别人排的队总比我的快呢?(新周刊2010年7月4日)
人人争抢“快车道”,这本身就是对紧缺资源的无序争夺,曾引发舆论高度关注的“路怒族”,何尝不是有车一族焦虑情绪的真实写照?青年焦虑,当然可以视为社会竞争的必然,但同时也应看到,如果在“起点公平”基础上公开、公正地竞争,那些心知肚明不具备竞争优势者不得不打“退堂鼓”,自然也用不着白费心机。问题恰恰是,许多竞争现象变得不太容易琢磨,一些违背正常逻辑的反常现象,又往往让人得出没有绝对的可能与不可能的奇怪结论。在这样情况下,僧多粥少现象必定更加激烈,置身其中,不焦点才怪。
例如买房。一方面是房价节节攀升居高不下,一方面是年轻人买不起房的“雪球”越滚越大,靠工薪收入买得起房的时间越拉越长。就此,有人不惜“引经据典”,或者称没必要一毕业就买房,或者称国外年轻人买房同样“压力山大”。这当然符合常识,但未必就一定符合眼下现实。因为房价并不确定,如果现在不买,房价又无法得到有效控制,那么就算几年后事业小成,未必就能买得起坐上火箭的住房。再者,打着五花八门旗号享受特惠房的群体,仅凭此点便抬高了起步门槛。就买房这一问题,就足够青年人特别是资源极度匮乏者焦虑的。
诚然,一个社会离不开竞争,但一个社会的竞争体系如果能够装在“玻璃瓶子”里,许多人综合个人素质能力“知难而退”,重新选择,最终找到更合适自己的岗位。而不是绞尽脑汁,动用种种社会关系,独辟蹊径,搭设制度外的捷径,不仅点燃自己的焦虑情绪,同时也点燃了他人的焦虑之火。
确实,导致年青人焦虑情绪泛滥的因素有很多,但对于这一渴望迅速融入社会、急于构建人生打拼通道的群体而言,可供参照的常态样本越多,竞争愈发有序,因种种“意外因素”陡生压力制造的焦虑情绪必定越少。(禾刀)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