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风险并不是经济会继续下行,而是为了避免经济下行而采取过度反应的宏观政策。
据报道,2012年二季度中国经济增长7.6%,创下了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次低的速度。
与2008年不同,本轮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很大程度上是主动调控的结果,最主要的就是房地产的调控,挤压了经济增长的泡沫,外部市场仍保持弱增长态势,整体经济形势依然健康。
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下降幅度收窄的态势可以看出,对中国经济持悲观的理由并不充分。
从今年下半年的趋势看,最大的风险并不是经济会继续下行,而是为了避免经济下行而采取过度反应的宏观政策。一方面,7.6%的增长仍然高于2012年7.5%预期增长目标,更高于“十二五”7%的预期目标;从五年期角度看,经济政策余地很大,若反应过度,极易形成新的“超调”。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中国经济下行背后主要是结构性问题,尤其是投资主导的增长方式没有得到实质性改变——2011年投资率接近50%,从半年度的消费投资增长情况看,2012年投资率甚至有超过50%的可能性。客观地说,逆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很难解决这个结构性问题。
从根源上说,要保持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大起大落,必须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如果宏观政策调整过频,幅度过大,将加大经济波动幅度。所以,未来的新调控,一方面,要对主动调控带来的经济增长下行有充分的意识,尤其是对可能存在的“超调”有充分判断;另一方面,重要的是恢复市场的自我平衡功能,减少政策过度干预。
增长减缓,改革窗口已经打开,正是尽快推进相应改革的良机。
经济增长速度适度,CPI压力明显减轻,为改革创造了相当好的氛围,改革窗口已经打开。温总理提出,要“做几件实事以提振信心”,从现实情况出发,这几件实事不应是扩大投资的实事,而是要在改革上有重大突破,启动并突破一些社会广泛关注的改革。
例如,第一,尽快推进价格改革,进一步理顺资源环境价格改革。石油价格下调多次,若在价格形成机制上仍然迟迟不能启动,恐将错失良机;第二,收入分配改革,趁当前通胀压力比较小,尽快推出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这个方案未必大而全,要解决关键性问题。可以明确提出国家财政收入增长速度的控制目标,可以推进以财产公开为重点的收入分配的基础性制度建设等;第三,垄断行业改革上要有实质性突破。民营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还面临着诸多“玻璃门”的制约,包括政策玻璃门和利益玻璃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倒逼垄断行业改革,需尽快推进;第四,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实现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保一体化,消除城乡之间、身份之间的社保差别,如此,即便经济减速,社会保障将成为有效的安全阀,给公众以安全感。
中国仍是一个转型中的大国,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眼下的形势给相应的改革提供了难寻的机会,如何抓住这一机会,将危机变成改革的契机,考验着决策者的决心和智慧。(新京报社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