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浙江高院“拒腐”手册中的理念值得重视

2012-07-11 07:15 来源:新京报

  浙江高院的“拒腐”手册有具体案例可循,制定思路符合公职人员道德立法的方向。不应停留于一地某个系统的规定,而应成为更高层面的制度。

  据报道,最近浙江高院推出了一本“拒腐手册”,手册模拟了24种法官在办案中可能遇到的送礼、请托的场景,并给出了处理建议,还配以各种通俗易懂的反腐倡廉漫画作为补白。

  这些场景包括:婚丧嫁娶送的红包、老乡送的土特产、有人把住宿费付了、饭局偶遇当事人、老领导打来电话等。这24种具体场景,哪一种处理起来都不容易,可能都会面临人情世故与法官的职业伦理的冲突。

  “拒腐”手册能够结合具体的场景、案例,而给出明确的规范,这一做法值得肯定。

  我们现在不缺约束公职人员行为的法规,可是,很多法规又太过抽象,规定不够细致、具体,因而,导致现实中,很多公职人员并不知道如何遵守,或者,执行起来存在诸多模糊地带。另外,民众也不清楚,有些请客送礼等人情事故,是否与法律和规章制度发生冲突,因而,也难以进行监督。

  公职人员当然不是生活在真空当中,也会面临若干公私利益冲突的场景。实际上,无论是法官,还是各个部门、不同管理职位的公职人员,所面临的公私利益冲突场景,远远不止24种。上下级同事之间如何礼尚往来、官员应不应该接受商业宴请、官员的子女应否在利益相关公司就职等,不胜枚举。显然,法规越具体,越和带有普遍意义的场景、案例结合,大家就越清楚该怎么办,而且如果违规了,也知道该如何处罚。

  在这方面,一些国家和地区有经验可供借鉴。比如,美国有《行政官员道德行为准则》、《行政部门雇员道德行为准则》等,英国则颁布了《议员行为准则》、《部长行为准则》等。中国香港也有《政治委任制度官员守则》。细观这些法规的主体,不是由抽象的教条构成,而是列举了大量的具体场景、案例。比如,圣诞节、同事过生日等,可以送点小礼物,但是价值不能超过10美元。这些法规,往往不厌其烦地为公职人员可能遇到的种种场景,而制定出明确的规范。

  “拒腐”手册制定的思路符合公职人员日常行为立法的方向,但作为一个地方高级法院系统的“提示”,具备多大的约束力,能否产生实际效果,仍有待观察。民众更希望的是,“拒腐”手册所模拟的各种情景,能进一步界定违规行为的性质,并写明详细的罚则。否则,再细致的规范,不能得到落实,也就没有太大的价值。

  希望“拒腐”手册所倡导的理念能成为“制度反腐”的一种探索,如此,就不能停留于一地某个系统的“提示”,而应成为更高层面的制度甚至法规。(新京报社论)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