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取消“以药养医”仅是医疗制度改革表层

2012-06-29 07:56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为近年来一直被诟病的医疗体制改革所吸引的讨论热度一直不减,其中,舆论对于“以药养医”制度的负面认识几乎已经成为社会共识。这也使得废除该项制度的呼声日益高涨,并终究将在短时期内遭遇取消。在今年的4月18日,国务院办公厅就曾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2年主要工作安排》,文件指出,2012年将以县级医院为重点,选择在300个左右县(市)开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试点,调整医药价格,取消药品加成政策。

  而像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也于近日传出,北京将从7月1日开始在友谊医院试点医药分开,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收取医事服务费。从北京市医改办主任韩晓芳的介绍来看,此前实施的医院对药品进价加收15%的药品加成政策将停止,并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转而以医事服务费的名义进行收费。以普通号、副主任医师号、主任医师号、知名专家号为例,医院分别收取患者医事服务费42元/人次、60元/人次、80元/人次、100元/人次,上述项目一律医保报销40元。从医生的角度来看,不管开多少处方药,也不会产生利润,主要靠增加门诊量、提供安全优质的服务增加收入。按照官方的预计,新政出台后,届时大部分患者将得以降低看病费用,一部分人会持平,少部分人会略有增加。

  应该说,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就开始实施的“15%加价”政策真正宣告退出舞台亦可算医改过程中的一个历史性时刻,与此同时,诊疗费的大幅增加也有目共睹,该部分增加的费用将有效补偿因为取消以药养医带来的损失。看起来,旧式医疗体制中“以药养医”的顽疾很快就要被根除了,医疗体制改革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

  然而,如果仔细检审北京方面的政策,就需要我们直面一个问题:无论“以药养医”还是“以医养医”,最终的担负者都是患者,如果医生在改革之后收入减少,那么医生就需要重新寻找收入的增长点。这一点,并非由医生的道德决定,而是由市场的供需决定,如果现有的收入体系被行政压制,那么必然会产生新的扭曲之处。

  因此,以药养医的取消仅仅是医改的一个表层现象,更重要的是,现行受到行政管制的公立医院能否获得一个充分的市场空间,由市场来决定医疗服务的价格。当然,这绝不是反对医疗本身的公益化,只是要说明的是,医疗体系中的医院和患者两方都应该遵循市场规律,最后则由国家以医保的形式来埋基础医疗部分的单,即社保只是承担支付环节,并不影响医疗服务市场。

  也因此,包括北京在内的各个取消“以药养医”的试点,究竟能否取得医改的第一步成功,核心还在于能否改变目前存在的针对医疗市场的管制政策,如果市场本身是受到压抑,那么医疗服务中的某些环境必然会被扭曲,最终的承担者也无一例外地会是患者。(南都社论)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