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竺所说的“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指的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内的公立医院,每家公立医院的每一次膨胀,都是一次大投入、大折腾,都要由患者买单,都是一次局部的“国进民退”,都是对市县级基层医疗人才的新一轮掠夺,都是对公立医院服务态度差、收费高现象的进一步鼓励。
据新华社消息,卫生部部长陈竺6月2日表示,公立医疗机构不能再负债搞建设、盲目扩张,要为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卫生行业、满足不同层次的需求留出空间。
其实,这种观点不是陈竺部长第一次提出,比如多年前他就说“中国今后应对医学和健康领域的研究增加投入,少做一些形象工程”;比如他在2010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就指出,“资源向城市大医院集中,导致医药费用不断增长。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增加了运营成本,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同时削弱了基层医疗服务卫生体系。当然,公立医疗机构的扩张往往与地方政府的政绩思维和医院的利润追求息息相关,陈竺的话很难起到令行禁止的效果,但却有助于公众对这种现象的关注和反思。
毋庸置疑,陈竺所说的“公立医疗机构”主要指的是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内的公立医院。对于省会城市中拥有看病难经历的居民来说,目前恐怕没有几个人像陈竺这样反对公立医疗机构盲目扩张,他们甚至巴不得本地比较著名的公立医院在建立分院时多多益善,最好是建在自己所在小区的附近。为啥?因为既然是优质医疗资源,那就应该让更多的人分享,不要总是拥挤不堪,挂个专家号都很难。这种想法过于简单了,他们应该知道,每家公立医院的每一次膨胀,都是一次大投入、大折腾,都要由患者买单,都是一次局部的“国进民退”,都是对市县级基层医疗人才的新一轮掠夺,都是对公立医院服务态度差、收费高现象的进一步鼓励,后患无穷。
看看那些正在建造的公立医院分院,哪一家不是动辄贷款上亿甚至几个亿,投入使用之前,巨大的还款压力哪家不是压在“母体”医院身上?当每个科室的负责人每月都有很高的利润任务时,怎能不增加运营成本,怎能不给医疗质量和安全带来隐患?
一个偌大的公立医院分院开业前,需要多少有经验的医生和管理人员,在来不及培训和不想培训的情况下,把市县基层医院内工资低、福利差、科研条件差、晋升难的业务骨干掠夺过来就是一大捷径,其他民营医院的人才也是他们的猎物。但如此一来,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被进一步削弱,城乡医疗不公的局面被进一步加大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这将是怎样的一种恶性循环——当边远地区大病小病的患者都因基层医院医疗条件太差不得不倾家荡产往省会公立医院跑时,城市各公立医院将更加人满为患,看病更难,这会使城市公立医院又打起另建分院的小算盘,他们就会再次到基层医院掠夺人才;公立医院越多,民营医院就越难发展,根本无法“让民间资本、社会资本进入卫生行业”,就越促使公立医院“萝卜快了不洗泥”,不但看病或住院找关系、送红包的现象将更多,医院会把药价、检查费、手术费定得更高,根本无法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与此相反,许多人提起目前的民营医院,都没有多少好感,觉得他们医疗技术不高,却又喜欢搞虚假医疗广告。如果你能真正了解他们所处的困境,就会改变看法。
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民营资本要想办医院,不但申请门槛很高,而且在社保、征地、贷款、人员培训、话语权、社区服务甚至医疗事故的鉴定上几乎与公立医院截然不同。比如,他们根据业务需要或竞争要求自主决定设立哪些科室、购买哪些设备,但卫生区域规划却规定购买多少万元以上的仪器或设备要经过卫生局报批,每年还有额度限制!这说起来是“为避免重复投资”,其实是不让他们与公立医院竞争,这对民营医院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打击。
而最大的打击是在医保方面。据统计,一个城市的常住人口中,约有60%至70%的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险,而大多数民营医院因为没有医保定点资格,只能去为剩下的30%至40%的人服务,而且这部分人同时也是公立医院争夺的对象!试想,在因投入大、人才少、科室少、设备少、患者少、收入少的情况下,民营医院为了生存花钱做广告甚至虚假广告,就大有“逼上梁山”的味道了!(岳建国)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