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汶川“地震电视预警”何时推广到全国

2012-05-18 07:46 来源:新京报

  日本等国的地震预警之所以做得好,不仅在于其技术本身的先进,而且在于这种预警有着良好的“社会土壤”。

  5月14日,汶川县境内的电视播出字幕信息:“温馨提示:青川县正在发生轻微地震,汶川无震感”。此次电视播出的,是由汶川县防震减灾局和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合作实现的,全国首次电视实时播报地震预警。预警为汶川居民抢出了约40秒的避险时间(《新京报》5月17日)。

  2008年汶川地震之前,中国的地震应急体制一度将重心放在预报上,然而历史经验证明,在人类现有科技水平下,震前预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汶川地震之后,地震预警转而受到重视,当地震发生后,通过电波讯号,抢在震波到来前发出警报,可为人们赢得数十秒的逃生时间,别小看这几十秒,专家曾估算,汶川地震如果能提前几十秒预警,伤亡人数或可大量减少。

  如今,汶川在短短4年内就取得斐然的成就,不仅建立了地震预警系统,更将预警系统与广电系统对接,直接面向公众。中国的地震预警系统从此不再是空白,这无疑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公众的期盼显然是,这样的地震预警何时能推广到全国?

  从目前的现实看,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克服诸多困难。

  一套先进的地震预警系统,需要高密度的地震监测体系作为支撑。但中国的地震台网覆盖密度远低于发达国家,统计显示,以强震台覆盖密度为例,日本为1323台/万平方公里,美国为53台/万平方公里,中国只有0.3台/万平方公里。汶川地震后,地震台网建设虽然有所加速,但数量仍然远未足够。此其一。

  其二,如何减少地震预警误报,也是一大挑战。地震发生后,近震源监测台要想在极短时间内确定地震参数,并实时预测尚未到达的破坏性地震波的强弱,并非易事。即便在地震预警技术最先进的日本,也面临这一问题,据报道,2004年,日本在半年内一共发布的245条警报,其中有10%被确定为“假情报”。

  其三,发出预警信息只是第一步,在接下来几十秒时间内,民众如何对待和运用预警信息,能否作出冷静而有序的紧急防范行为,至为关键。而这,正是目前国人灾难应急能力的短板,如果此问题不改观,预警反而带来混乱,从而使预警效果打了折扣。

  关于地震预警,许多人对日本等先进国家甚为推崇,而不知道的是,之所以这些国家做得好,不仅在于其技术本身的先进,而且在于这种预警有着良好的“社会土壤”,包括国家对防灾减灾的重视与投入,值得信赖的建筑抗震能力,成熟的国民应急素质等。

  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部门一家的事,它是个庞大的社会工程,需要国家在财政投入上大力扶持,重视国土防灾体系的建设,也需要打破部门分割,建立跨部门的合作机制,同时更需要从教育抓起,在社会普及防灾减灾教育,提高民众自我救助与防护能力。如此,地震预警方能做到事半功倍。(评论员 于平)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