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防腐满意度”遭受质疑是一种必然

2012-05-16 08:17 来源:河南商报

  5月11日,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崔海容透露,过去30年,中国共有420余万党政人员受处分,其中90余名省部级官员因贪腐被追究司法责任,而据民意调查,民众对防治腐败成效满意度由2003年的51.9%上升到2011年的72.7%。(5月15日《京华时报》)

  这一数据遭受了几乎一边倒的质疑。由于崔副局长没有说明这个调查数据的来源,因而对于调查主体的中立性、调查对象的代表性、问卷设置的科学性等基本问题,都无法找出能令人信服的依据。而此前一些部门自编自导出的民众“被满意”的调查,早已透支了人们的信任,这种情况下“防腐满意度”遭受质疑,可说是一种必然。

  为了支持自己的结论,崔副局长拿出了“国际证据”:透明国际组织2005年至2008年给中国清廉指数评分由3.2上升到3.8,去年排名比前面上升了3位。但这一证据其实弄巧成拙。纵观透明国际组织2000至2011年的全球清廉指数排名,中国的排位依次是57、59、66、71、78、70、72、72、79、78、75,很明显,中国近年来一直在70余位徘徊,而放到更长远做总体比较,则名次是下降的。如此置“整体恶化”于不顾,只将“局部好转”凸显出来给大家看,“选择性公布”的背后,是在赤裸裸地自欺欺人。

  而从评分结果看,中国也一直是在3.5左右盘桓。透明国际组织关于清廉指数的计算,采用的是10分制,10分表示最廉洁,0分表示最腐败,2.5~5.0分表示腐败比较严重。中国在这一层次上长期没有明显改观,但同时又说超过三分之二的民众满意,谁会相信呢?

  其实,这些年来的反腐成绩,没人否定,但更要看到,这些成绩距离群众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作为预防腐败的部门要时刻牢记,既然群众对腐败“零容忍”,反腐成绩就不是只看查出了多少,更要看还有多少没查出;不是看群众有多高的满意度,更要看群众还有多少不满意。倘若总盯着那点有限的成绩自我陶醉,甚至以此来麻痹民众,误导社会,进而放松对腐败的警惕防范和严格监督,那就大错特错了。郭兵(讲师)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