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下午,河南南阳医专附属第二医院28岁的女医生张娟在家中服下了700粒毒性很大的强心药“地高辛”欲自杀。虽然及时被家人发现并快速送到医院抢救,但因其服用太多,至今处于深度昏迷状态。张娟的父亲张子富拿出女儿服毒前写好的遗书告诉记者:“女儿是不堪忍受患者家属的侮辱和高额索赔才自寻绝路的。”(5月10日大河网)
这是继3月16日陕西榆林横山县百信医院院长带领全院40余名医护人员悼念死者,致辞检讨忏悔、集体下跪磕头事件后,又一起在医患矛盾中医生处于弱势地位的典型案例。
在当前医患矛盾日益突出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医患矛盾引起的冲突,特别是走向极端的恶性事件,无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卫生部近日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笔者有一种担忧:在医患矛盾普遍存在的情况下,突发的因医患矛盾引起的极端恶性事件,很可能会影响到人们对医患矛盾本质成因的判断,误解以致放大极端个案的性质。此时此刻,必须谨防极端个案成为医患矛盾的“范本”。
如果站在医院的立场上,这两起触目惊心的事件,足以证明在医患矛盾中,医院和医生处在绝对弱势地位,面对这样的患者,医院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那么,就有足够理由采取一系列的强硬措施保护医院和医生。但站到患者的立场上,因看病难而走投无路的例子就更多了,医生在医疗过程中的劣迹也不胜枚举。因此,要逐步妥善地解决医患矛盾,必须厘清普遍矛盾和极端个案的区别。这样才可以让解决医患矛盾少走弯路,对症下药。
上述两起极端事件,从成因上都可以纳入医患矛盾,但从本质上来说,应当属于极端个案。医生集体下跪是因“闫家在横山县势力强大,医院根本惹不起”;女医生张娟欲自杀是因“患儿家属到张娟所在的科室大闹,追打并辱骂张娟,并提出索赔15万元。”如果情况属实,这样的无理取闹、恃强凌弱,已经脱离了医患矛盾的普遍因由,即这样的极端个案可以在各个领域、各行各业发生,几乎与现行的医疗制度没有多大关系。这种极端的蛮横行径,可以在任何社会现实下因任何事由触发,涉及到的是个别社会成员的个人素质。
笔者提出这样的看法,想表述的观点是不能过分放大这种极端个案的意义。如果从这两起极端事件中引申出医院和医生所处的弱势地位,至少让在职的医生感到人人自危;反之亦然,如果过分放大个别医生的缺德行为,以此说明患者的不堪遭遇,也会导致患者对医院和医生先入为主的抵触。这个问题就如同社会上的偶发恶性案件一样,无法解读出太多的普遍意义。
对于当前的医患矛盾和卫生部的相关措施,已经形成了舆论热点。而有关医患冲突的突发事件,可能会影响到对此的判断和思路。因此,有必要注意到极端个案和医患普遍矛盾的区别,不能让极端个案形成笼罩医患心头的一片阴霾,因此产生对抗、戒备、恐惧的心理先决——因为,即使医患矛盾客观存在,社会的诚信底线还没有彻底崩溃,社会的公序良俗和法律法规毕竟还在维持着社会秩序。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