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官员的“博士帽”里到底有多少“含学量”

2012-05-04 08:09 来源:红网

  5月1日,清华大学法学博士生王进文在其微博上称,“山东省国土资源厅一把手正在清华大学法学院读博士,但从未见其上课。”昨日,清华大学法学院党委副书记廖莹证实,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徐景颜确实是该院在读博士生,但他并非是全日制博士生,而是“论文博士”。(5月3日《新京报》)

  三中全会后,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干部要“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这既是干部队伍建设的基本方针,也是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这在很长时期内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然而,近十年来,许多官员利用职权极力让自己“知识化,专业化”。于是乎,捞文凭成了官员们一种时尚。本来,官员攻研读博是件大好事,但最大难题就是学习时间无法保证,许多官员所在单位与攻博学校并不在一个城市,有的甚至相隔千里。究竟该怎样处理好工作和学习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两难的选择。“论文博士”就应运而生了——当然,这在国外还是一种较通行的学位授予方法,如英国,日本等就实行了“论文博士”。

  曾记得,人大校长纪宝成在一次高等教育国际会议上说:“中国最大的博士群体并不在高校,而是在官场。”其一语道破了中国“官员博士化”的现状,顿时引来国内舆论一片哗然。据教育部统计公报:自从1983年5月首批博士诞生以来,此后近三十年间,我国在校博士生数量和博士学位授予量迅速增长。至2007年我国的博士授予数量竟然超过美国,攀升至世界第一。在这场“博士大跃进”中,“官员博士化”进程尤为突出,有的部委博士比例已占到了总人数的一半左右。在经济发达地区和高校集中的省份,省部级、司局级、县处级官员攻读博士几乎成为潮流。

  试问:众多的“官员博士”有几个真正达到了博士水平呢?笔者有几个老同学在地市级为官,这几年也无一例外地都戴上光环无限的“博士帽”,可他们平时就连一篇简短的发言稿都写不好,更不用说长篇大论的报告了。笔者曾开玩笑说:“你们这些博士生连发言稿都要人代劳,实太是有辱‘博士帽’了。”他们讪笑道:“老朋友别损了,我的水平你还不了如指掌。不过还多亏了这顶‘博士帽’,否则,我能在这个职位上呆这么久?”事实上,许多官员的“博士帽”确实起着一个“护官符”的作用,难怪官员们对“博士帽”趋之若鹜了。

  造成“博士帽”满天飞的乱象,高校也是起了推波助澜作用的,高校看到的只是利益,而忘却自已的培养人才的职责,纷纷降低门槛迎合官员,进行“博士帽”大批发,“博士帽”满天飞,博士学位的“含学量”严重稀释和降低了。这是高校的自我矮化,既浪费高校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剧了官场权力的异化现象,玷污博士的学历和荣誉,这无疑是中国大学教育的耻辱和悲哀,亟待政府及教育部门早日匡正和规范化。(作者:林日新)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