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激素奶”传闻亟需权威部门的调查和声音

2012-04-20 07:25 来源:红网

  4月17日,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在微博爆料称,国内许多老奶牛靠激素产奶,养殖户超标挤奶又给奶牛注射抗生素以消除奶牛乳房发炎。他表示,国内只有少数鲜奶能喝。对此奶业人士表示,未听说过老奶牛靠激素产奶情况。中奶协也表示,目前不存在老奶牛产奶。(4月19日《广州日报》)

  “激素奶”究竟有没有?是法学院的专家在忽悠,还是奶业人士、中国奶协在撒谎?争议似有陷入僵局的可能。尽管奶业人士、中国奶协言之凿凿,但是,仍有几处疑点令人不解:

  一是,早前,曾有消费者报称怀疑某品牌奶粉致婴儿性早熟。有专家就表示,从个案看,激素之类的内分泌干扰物在生活环境中就存在不少,到底是来自食物还是环境需要再分析。尽管原因尚没有查明,但从多地频频发生“性早熟”来看,奶粉终究逃不脱嫌疑。若“激素奶”传闻属实,那么,奶粉致性早熟便确凿无疑。

  二是,目前,奶制品中的激素还不是必检项目,那么,在日常监管中,如何保证“激素奶”的传闻不会成真?事实上,就连中国奶业协会也承认,2008年以前确实存在过高龄奶牛产奶的情况。在原材料飞涨、奶制品价格不断提高的当下,养牛者或奶企会不会让高龄奶牛继续产奶,以此来收回成本甚至赚取更多利润?

  无论奶业人士,还是中国奶业协会,无疑都是奶企的利益代言人。断然否认“激素奶”传闻,或确是出于实情,但也有可能出于利益考虑,所说未必就是事实。更何况,近年来,奶业人士、中国奶业协会屡屡有站在真相对立面的时候,甚至为违法企业辩护,“三聚氰胺”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其潜藏乳制品行业多年。

  谣言止于智者,传闻也只能止于智者,而这里的智者只能是权威部门。如今,法学院副院长已经抛出质疑,奶业人士、中国奶业协会也已作出回应,但作为消费者,我们更期望能够听到权威的声音。因此,相关权威部门应该迅速站出来,立即启动独立、公正的权威调查,通过详细而深入的调查,明确告知“激素奶”究竟有没有。

  迅速组织对“激素奶”传闻的权威调查、发出权威声音,既能体现对市场独立调查的支持,也能帮助中国奶业走上更加规范的道路。而若继续让传闻发酵,任由消费者的质疑扩散,无疑会影响到权威部门的形象。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