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起经济数据的趋势一路下行,至今年首季更是创下两年来的新低。昨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10799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低于市场预期。
GDP低于市场预期0.3个百分点,下降速度超过预期,究其原因,无非是投资、出口与消费三驾马车集体偏弱。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趋缓,增速同比回落2.9个百分点,其中的重头戏房产开发投资在国家多次强调调控不放松的情况下全面回落,名义增长23.5%,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20.7%,比去年同期回落10.6个百分点,一定程度上拖累了GDP.外围经济恶劣情况亦持续,欧债危机未有实质性进展,美国非农数据大幅低于预期,外需情况未有改善,出口自然乏力,一季度出口4300.2亿美元,增长7.6%,仅为去年同期增幅15%的一半。即使有春节等节假因素,消费依然马力不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319亿元,名义增长14.8%,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仅10.9%,尽显疲态,这种情况下如何能奢望依靠消费拉动经济。
其实春节、清明均落在首季,长假必定带来一定影响,而二季度是生产旺季,到下一季出现季节性反弹不足为奇。况且,8.1%的增速并不算低,比起7%的年度目标还高出一截。只是与此前动辄两位数的增速相比,8.1%已足够为放松银根甚至大幅度的经济刺激计划背书,因此分析师亦纷纷预测何时再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只是不要忘了,高增速不是目标,同样地,低增速也不是,因此不可以降低增速为借口放任经济滑坡,亦不应以高增速为借口采用治标不治本的方法,目标从来都应该是如何为长远的健康发展夯实基础。如果外需不振、内需疲软、金融领域未适当对民间放开、税收依旧高企,在这些根本条件均不改变的情况下,一味以下调存准甚至大幅度的经济刺激计划来开闸放水,只可保持瞬间美丽却陷入推高物价与吹大经济泡沫的恶性循环。
如中央已多次强调过的,提振经济的重中之重是扩大内需。美国的问题是过度消费,而我国的问题却是消费不足,但这个问题的确不能只怪在储蓄习惯上。去年物价持续高企,今年CPI是已然回落,但是2012年才过三个月油价已两度上调,食品与日用品等必需品价格又持续上涨,“向前葱”和“姜你军”尚未送走,又迎来了“樱谋诡计”,叫人如何消费?回头再看收入,虽然一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均“逆市”上升高于去年,老百姓却依然感觉囊中羞涩,而原因正如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所言,收入是偏态分布,大多数居民人均收入低于平均数,这正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的贫富差距——富人越赚越多拉动了收入“逆市”增长,虽然收入数字增长了,但老百姓的实际收入却没得到改善。
近年来扩大内需屡屡被放在重要位置,但民间消费能力却并未得到大幅提升,皆因抑制消费能力的根源并未被撼动。如果把繁重重复的间接税改为直接税,减低老百姓在消费中的隐性纳税,如果教育、医疗、养老均得到基本保障,不用为看病、上学的高消费发愁,如果做好二次分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阶层……打好这套组合拳,老百姓的钱袋子鼓起来了,自然会去消费,内需即可逐步扩大。
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刺激内需固然重要,但从长远计,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转型,释放民营经济的活力。为此,需开放与之相配套适应的民间金融以解决中小企的融资问题,亦需破除垄断开放领域让民企参与竞争、减税减费加大企业利润空间,更重要的是以法治为企业家的财产安全与知识产权、品牌等无形资产提供保障,令创新与技术得以发挥,国内品牌得以壮大,方可以实业奠定经济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
惟有扩大内需与经济转型方为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的根本之法,反之,若是急功近利一味放水,反而可能淹了农田还腐坏根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