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关于一些老酸奶、果冻可能含有破皮鞋的传言,在网络、坊间风生水起,一些相关企业、行业协会坐立不安,纷纷开展各类公关和科普宣传活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糖果专业委员会在回应媒体采访时表示,“不能排除未来代表行业对微博信息发布者进行起诉的可能。”(4月12日新华网)
说实话,在食品行业各种丑闻屡见不鲜的背景下,绝大多数人看到此类传闻时,往往会做出“宁可信其有”的下意识反应,这并不等于民众头脑简单听风就是雨,而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学常态,就像“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所说的那种心态,两者有着相似的心理学味道。当然,这种正常的心理反应还有学者的研究作为科学底座,比如心理学里的柯尔效应,即心理暗示,就是实证。当年日本大地震后的抢盐风波,在真相不明、权威信息匮乏的时候,随便一句漫不经心的发言,都可能在种种复杂因素的配合下,如同“蝴蝶效应”里的那只蝴蝶,轻轻扇动一下翅膀,结果引发成千上万人涌入超市抢盐。
所以说,如果把果冻行业引发的市场异动,完全归咎于网络上某个人的一句质疑之言,进而提起诉讼,恐怕会遮蔽了其他一些更为重要的深层诱因,结果治标不治本,很可能下一次又一个人的漫不经心之言,引发又一场食品安全的异动风波。正如媒体采访中福建晋江食品协会秘书长所说,要杜绝此类事件,还需企业保障自身产品质量过硬、政府加强监管并积极介入协调。
一些无辜受损的良家企业也是冤大头,它们又是建立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又是花费巨资做形象广告,可莫名其妙就“躺着中枪”,被忧心忡忡的消费者集体罢买,找个“买单人”出出气打场官司,想必也无可厚非。只是,商家心里应该有本明白账,找个“肇事人”惩戒一番不难,难的是如何挽回消费者的信心?谁才是化解一场场食品安全信心风波的中坚力量?
答案不言自明,不是一个个分散的消费者,不是一家家自产自销的工厂企业,也不是事后惩治几个人,而是对市场负有监管职责、对公共信息负有公开透明职责的公权机构,以及权力机关建立起来的一整套完善的管理、处理、治理机制。
倘若当一个食品安全传言乍起时,只要在管理职责上沾点边的部门都闻风而动,该调查的调查,该监督的监督,该公开的公开,不放过一处蛛丝马迹,不放过一个嫌疑对象。那么,一只蝴蝶的翅膀,怎么可能只是轻轻扇动了一下,就很快引发一场风暴?
传播学家、心理学家已经用精深的研究证明了这样一条规律,传言的传播轨迹、民众的传播心态,和事件的清晰度有极大关联,事件越是模糊、充满不确定性,传言就畸变得越快、民众就越慌,结果只能导致传言变成谣言,网络的种子长出现实的大树,就像有人戏言:如果真相一味地慢慢腾腾穿鞋子,那么谣言注定会穿好衣服跑上大街。
此番“皮鞋果冻老酸奶”的公共事件,如果要真打板子打屁股,最该打的还是对监管、对信息披露、对公共治理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部门,因为他们拿着纳税人的钱,就有义务在民众最关心、最闹心、最忧心的关头,大显身手,为民服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