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被誉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郴州曾因数百名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被广泛关注。日前,有市民称,目前郴州本地医院已停止血铅检测。市民推测停止血铅检查,是因当地血铅污染严重,政府担心影响有色金属产业发展。(《法制日报》3月28日)
有道是“条条道路通罗马”,实现同一个目标,的确可以有不同的路径,而且仍然有望殊途同归。例如,不想被噪音骚扰,除了直接去寻找并治理噪音源之外,也可以一走了之,或是干脆把自己的耳朵给塞上。如此看来,血铅污染的防范与治理,似乎也可以多条腿走路,无需在一根绳子上吊死,更不必一条道走到黑。
作为“中国有色金属之乡”的湖南郴州,虽然相关产业给当地带来了不少财富,但盛名与财富却并非没有代价。早在2010年2月,嘉禾县250名儿童血铅超标;同年3月,郴州市疾控中心和市儿童医院一共查出152人血铅超标,45人铅中毒,且中毒者均为14周岁以下儿童。血铅超标事件被曝光后,郴州方面曾要求尽快做好防治工作,并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清理冶炼企业,关停全部不符合环保生产条件的冶炼企业。然而,两年过去,引发中毒事件的污染企业虽被环保局几度叫停,却仍在继续生产,而与此同时,当年检出血铅超标的郴州本地医院,却全面停止了血铅检测项目。
对于为何停止血铅项目,当地医疗机构的回答也如出一辙:不是说检测的机器坏了,便是说没有试剂,要么就明确声称医院早已停止了血铅项目的检测。乍一看来,无论是客观条件不具备,抑或是医院业务的调整,理由似乎也都相当充分。某种程度上,之所以停止血铅项目检测,或许也未尝不是出于善意。很多时候,人的痛苦其实也来自于知道的太多,既然对于一些绝症患者,可以允许善意的谎言,当事人没了恐惧与担忧,不仅生命有望得到延长,生命的质量更将获得保证。同样的道理似乎也适用于受到血铅超标威胁的公众,既然污染客观存在,且又难于治理,血铅超标自然仍是大概率事件,而血铅检测其实并不能改变环境状况本身,甚至反而会加剧人们的恐慌与担忧。这个时候,停止血铅检测,似乎也不过是噪音环境中下意识的捂耳朵。
只不过,这样的殊途恐怕注定了不可能同归,甚至只能与污染治理的目标南辕北辙,渐行渐远。停止血铅检测,的确并不会直接导致环境的恶化,但也同样不会改写民众血铅超标的事实。而捂住民众对于血铅指标知情权的耳朵,其实恰恰是对污染问题的掩耳盗铃,甚至是对污染行为的暗中鼓励与纵容。可以设想的是,停了血铅检测,自然很难再曝出血铅超标的群体性事件,甚至还会释放出污染得到治理的假象,而污染本身恰恰可以在停止血铅检测所制造的假象掩护下,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进行。
而按照常理,对于存在污染型公共健康风险的地区,其实更应加强相关的医疗监测力度与检测投入,甚至应当减免处于污染风险中的公众的医疗检测费用。相形之下,发生了血铅超标群体性事件的地区,居然停止了血铅超标的医疗检测,这样的事情不仅相当荒诞,简直可以说不可思议。那么,唯一的解释,只能是用停止血铅检测来掩盖污染问题,粉饰治污成效,至于环境保护乃至公共健康的责任,则早已被抛在了九霄云外。而既然血铅检测可以被一禁了之,照此逻辑,倒不如把对环境污染的监测也一并叫停来得更干脆彻底。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