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进城的68岁宋老太发现儿子家有件特别新奇的东西——抽水马桶,老太太以为抽水马桶的水跟农村井水一样不要钱,没事就蹲在马桶边摁一下开关,两个月的时间里,抽走了98吨自来水。宋老太说,每次摁完以后,她都觉得挺有意思。(3月27日光明网)
身为人子,把乡下年迈的母亲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这是本分,也是孝顺的表现。母亲出于好奇,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摁马桶玩,结果白白浪费了不少的水。老人认为这“挺有意思”。但这一句简单的“意思”实则包含不少的“意思”,细细品味,让人心酸。
据统计,中国现有老龄人口已超过1.6亿,且每年以近800万的速度增加。在中国快步迈入老龄化的当下,如何养老成为社会难题。目前,公办养老院“一床难求”,民办养老院稂莠不齐,社区养老机构功能不全,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还是大多数老年人的必由之途。
相较于空巢养老,能待在儿女身边养老的父母算是幸福的。但不少儿女重视老人的物质需求,轻视精神抚慰。老人同其他正常人一样,也有自己的追求和爱好。如果这些受到限制,得不到满足,只能在家“混吃熬寿命”,成为“屋里憋屈型”老人,久而久之,对老人的身心健康将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儿女常回家看看父母,或把父母接到身边是好事,但这远远不够,还要关注老人的多种需求。常陪老人说说话,散散步,满足和培养父母的兴趣和爱好,鼓励他们多参加户外活动,多同其他老年人交流。但由于工作忙碌,生活习惯、观念代沟等原因,儿女在满足老人精神需求方面有很多的限制和不便。
这就需要政府、社区、养老院、志愿者组织等机构及时“补缺”,政府提供场地和资金,社区组织活动和娱乐,志愿者入户探望和陪聊,给居家的老人提供文化娱乐、学习培训、心理关爱等服务。在家,儿女善尽孝道,尽量满足父母的物质需求;在外,社会机构发挥各自优势,偏重于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两者分工合作,让居家养老的老人“动”起来,笑出来,从屋里“解放”出来,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