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22岁正教授 但愿不是行政“炒作”的结果

2012-03-26 09:01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日,中南大学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校长张尧学宣布,破格聘任攻克国际数学难题的在校学生刘路为中南大学正教授级研究员。今年22岁的刘路成为我国目前最年轻的正教授级研究员。(《中国青年报》3月21日)

  英雄不问出处,也不必问年龄。22岁的刘路破格晋升为研究员,这把之前26岁成正教授的国内大学纪录大大提前。离世界纪录也差不远了。据报道,当大学教授的吉尼斯世界纪录是尚未满19岁。

  在国际上,可以找到很多年纪轻轻,就被名校聘为教授的例子。因此,年龄问题从来就不是当教授的障碍,只是在我国,长期以来的论资排辈、按部就班,造成了“老教授”形象。也由此导致年龄成为舆论关注的一个话题。

  出于以上原因,我其实并不关心刘路的年龄,而是很关心,决定对刘路实行“破格”的人是谁?又是出于何种原因?如果这是该校学术委员会进行的决策,也就是说走了严密的学术程序,采取的是学术同行评价,那么,最终破格“实至名归”,作为局外人,也就不能干涉该校的学术自治。国外名校聘请有作为的青年才俊为教授,由于采取的是这种方式,因此较少有质疑。

  可是,我国大学当前并没有推行学术自治和教授治校,在刘路被破格聘用这一事件上,从媒体的报道看,更像是一次行政推动的结果。据介绍,一些数学同行专家,认可刘路具有数学潜力,但却不认为其破解了数学难题,就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他们对于学校破格录取其硕博连读,给予其适当的科研与物质支持表示赞同,却不支持如此超常规的大尺度破格,认为是“捧杀”,可见,同行专家对此有不同的意见,而该校教授们的意见,报道中并没有涉及。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该校拟推荐其申报“青年千人计划”,这就更让人怀疑破格的意图了。众所周知,作为一项政府人才计划,该计划近年来引起了各高校的争夺,有多少人能入选人才计划,成为了学校的一项人才政绩工程。有的学校在争夺相关计划时,还曝出了弄虚作假的丑闻。从中南大学角度分析,推荐22岁的刘路去申报计划,无疑是“多赢”之举,一来体现学校重视创新人才培养,“不拘一格”;二来如果通过各种运作,成功入选,也会让该计划有了亮点,突破以前的入选者年龄记录。

  但愿笔者的猜测,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不容回避的是,人才成长有其本身的规律,违背其规律,加以包装、拔高,就是“拔苗助长”,另外,对于一所大学来说,最重要的职责,是给每一个人才以健康成长的土壤,而不是用行政之力,去规划一个学者的成长。在前不久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原科技部部长徐冠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时指出,政府打造乔布斯这本身就不科学。搞科技政府不要拔苗助长。“我强调要遵循‘蘑菇理论’。就是政府创造一个环境,有了一定的空气,有了一定的水分,有了一定的湿度,蘑菇会自己长起来,政府不要去种蘑菇,也不要想选蘑菇,而是创造这样一个环境,一个生态。”他的这番话是对政府部门说的,但同样适合于对高校的行政领导,因为,在当前大学中,行政权和教育权、学术权是不分离的,行政领导干预教育和学术事务决策,比比皆是,这造成了高校的急功近利。

  所以,对于刘路被破格聘任来说,就应以他个体的兴趣和学术决策为视角,来加以分析。他有没有自身的人生规划?还是完全被动等待组织的安排?学校在做出破格决定时,是完全出于学术的考量,还是涵盖着“炒作”的因素?这在当前的学校管理制度中,都给大家留下疑问。如果他被作为一个配合炒作的工具,其未来是堪忧的。

  对于我国大学来说,当前最重要的,不是抓住个别“天才”,进行炒作,以掩盖学术研究的苍白无力,而是应该着力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给所有人才安心从事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以肥沃的土壤和广阔的空间。如果有了后者,所有的刘路们都会得到施展才华的空间。中南大学称,最近学校出台政策,决定为杰出青年人才提供更好的平台,给予经费资助和生活保障,为优秀青年人才的成长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帮助那些有才华的青年实现梦想。刘路成为学校这一改革思路的第一个受惠者。但愿,这不是绝唱,因为从我国大学的实际情况看,很多政策,都是虎头蛇尾,高调开了个头,赢得关注,却迟迟没有下文。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