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上蔡铲苗事件:与总理“攀亲”透着无奈

2012-03-23 15:06 来源:南方都市报

  日前,一条题为“温总理刚走,麦田就被铲”的微博被热传,内文称就在温家宝结束对河南临颍、舞阳考察的第三天,“几十公里外的上蔡县蔡都镇景庄村,绿油油的麦田便被推土机铲平”,并质疑当地政府打着建上蔡中学的名义为招商圈地。据最新报道,或迫于舆论压力,距微博发布不到24小时,上蔡县召开内部协调会,铲田行动悄然停工,当地已组成调查组展开调查。

  在资讯拥堵的当下,一个内陆村庄的农田破坏事件,如果没有“温总理刚刚在河南深入农田考察结束”这个由头撑起,很难想象,事件会在短时间内能够引来全国范围的关注,并得到来自涉事政府机构的快速反馈。而事实上,上蔡县蔡都镇景庄村从被铲的五六十亩,到尚未被铲、但已朝不保夕的几百亩麦田,与温家宝总理赴河南视察农业生产之间并无直接关联,新闻图片中“被视察”与“被铲掉”的麦田,对比虽极尽强烈,却并非同一主体。二者的联系因仓促的新闻资讯“碎片化”获取而被放大,甚至有央媒官网一度使用“温家宝所视察麦田遭遇三无式征地被铲除”作为标题。

  尽管并非温总理视察所到之处的麦田被铲,但与这一宏大背景建立起关联,却显然是上蔡被铲麦田求得关注的惟一救命稻草。

  据疑似官方回应的新闻稿表述,此次麦田被铲事件被定义为“毁苗建校”中的“手续不全就急于开工”。但与此前媒体报道的诸多细节进行比对不难发现,同一事件存在着迥异的情形呈现。首先,拟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工程?官方“经查”后的说法是“引资建设的全日制寄宿中学”,但此前上蔡县教育局工作人员却明确表示“并没有建设上蔡中学的计划,也没有相关招商引资项目”,甚至连在建什么都有躲闪,这个仓促进行的“铲苗建校”究竟是否真的手续齐全、名正言顺?让人不由得在心中打个问号,更何况在媒体跟进之后,连早前竖着的“学校建设规划图”业已被拆除。

  其次,当地政府信誓旦旦,拟占土地的补偿已到位,且铲除的麦田亦有“青苗补偿”。但在村民口中,却是一副毫不知情、颗粒无补的“无公告、无协议、无补偿”的“三无”惨象。能够看出,当地政府试图尽力撇清政府作为与暴力铲苗之间的关系,但在村民的反映中,却存在胁迫签协议,甚至不惜动用警力的情况。有接警民警亦称,“这是政府行为,公安管不了”,该县国土局工作人员也用“并不是什么人都能看征地文件”来作为征地手续不公示的理由。

  如果没有能够成为新闻,或者没有因与温总理视察之间建立的关联而引来的强烈关注,上蔡铲苗事件中的种种,便会是所有普通中国乡村都可能的遭遇,随时上演于每个人的周遭。且随着各地经济急剧扩展与发展,落到自己头上的几率也在日益提高。现实中,有多少类似(甚至更恶劣)的公民遭遇,因为没有各种由头的牵引而无缘进入公共视线,因为没有新闻舆论的介入,使得公民权利维护成为不切实际的奢谈?有无媒体介入,社会事件的解决可能会呈现完全迥异的两套思路,上蔡铲苗事件的前后反差,恰在最短时间内让公众体察到了个中的变化。

  新闻监督本不应成为问题被按照程序得到正常解决的惟一砝码,但事实却恰是如此尴尬。找不到噱头引来媒体关注,再惨烈的民众体验都可能不得不沉默于时间里,他们求告无门,撕心裂肺的哀嚎无以与闻庙堂,那些原本被制度设计来定纷止争的机构,口中满是“大局”。舆论虽应勉力奔走,却无法被苛求,没有什么是全能、全知、全覆盖,社会文明治理目标的实现,本就有赖社会管理诸项端口的有为与畅通。公民的不堪遭遇,在媒体报道前后的迥异差别,恰从一个侧面表征出社会管理诸端的严重不作为与职能失效,以及监督缺位之下权力乱作为的跋扈与嚣张。

  几百亩难逃“待铲”命运的麦苗,因为与一国总理的行程勉强攀上了亲戚,方才得到与普通公民生存体验相异的对待。此中的无奈与庆幸,让难以被一一复制的公民维权呈现出更多不确定的期待。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