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男子遭碾轧”别再搞道德上纲大加讨伐

2012-03-19 08:01 来源:大河报

  日前石家庄市一男子倒在快车道上先后被两辆轿车碾轧,当场死亡。据监控显示,事件发生的3分钟内共有42辆汽车经过,没有一辆停下施以援手。(《新快报》3月18日)

  乍一看到这事件,很多网民自然而然就会想到这是“小悦悦事件”的一个翻版,进而马上与国人的道德水平联系起来,为国人道德水平再次下降而痛心,尤其是现在号召全民学雷锋的时候。事实上,网上就已经出现对这事进行道德批判的文章。我认为这事作为道德问题当然值得讨论,但如果将其作为“小悦悦事件”的翻版,进而以此论证国人道德水平再一次下降而上纲上线并大加讨伐,并不妥当。

  虽然根据报道的描述,“事件发生的3分钟内共有42辆汽车经过,没有一辆停下施以援手”,但是,报道还说了“视频显示,4名路人发现了这名男子,一人拿出电话跑出监控区域,其他三人分散站在快车道边,向过往车辆招手示意地上有人”,这说明,当时就有人并且不止一人在营救这名跌倒的男子,他们或是报警或是招手示意车辆注意地上有人,这跟“小悦悦事件”中根本无人理会倒地的小悦悦直至一位阿婆的出现相助迥然不同。这怎么能说,没有热心人帮助跌倒的男子,国人的道德水平下降到无可救药的地步呢?一件事中,有四个路人伸手相救,反而是不是可以说明,在“小悦悦事件”经过全民大讨论后,我们国民的道德水平还有所提高?

  就是这42个被冠以“见死不救”的车辆车主,恐怕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报道说“从男子倒地直到被第二次碾轧的约3分钟里,有42辆车驶过,其中13辆减速绕行,19辆车擦着他过去”,或许有一些车主根本就没有看到地上有人,这就不能责怪他们所谓的道德水平低下,还有车主或许看到了地上有人,但平心而论,在这种情形下,要他们下车救人,也许有些难度。

  还要知道,当时这男人是躺在行人不能通过的快车道上,路过的车辆随意停车或者逆行回来,是比较危险的事情。这与“小悦悦事件”中,在一条普通的小道上,路人只需稍稍停下来伸手相救的情形也是不相同的,做这件事毕竟需要冒一些风险。当然,我也不愿意为这些不愿意伸手相救的车主道德上做更多的辩护,毕竟,这仍然是一个道德问题,因为只要有心相助,他们将车停靠下来,设置警示标志,也是可以相助的,他们的道德水平是需要提高,我只是不愿意人们用此事来对国人道德水平上纲上线后加以批判。

  再说了,我们一味地对国人道德上纲上线大加讨伐,甚至建议设立“见死不救罪”,并无助于道德水平的提高。

  著名主持人崔永元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可谓比较好,他的道德水平也应当比较高吧,但他最近接受记者采访时,也坦言如果小悦悦出事时,他正好从旁边经过, “我觉得自己走过去的可能性非常大”,因为“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道德感并没有十足把握,帮助别人的想法也并不是下意识能产生的。很多人鼓励自己、支持自己,只因为在众目睽睽之下无可奈何,才去伸出援手。”所以,我认为,与其在这件事上又对国人进行上纲上线的道德批判,还不如多在体制上拓展让人提升向善境界的空间,比如更多培育民间慈善组织,更多地发展志愿者组织,让官员、精英、明星等公众人物带头向善,成为公众的道德楷模,让绝大多数成年人都具有救人的知识和技能,那么,在出现一些意外事件时,他们就会自然而然地行善做好事。

  网友锐评

  樟树: 男子倒在快车道上,先后被两辆轿车碾轧,当场死亡,这首先是一起交通事故,我们对这一事故的评价首先应该以交通法规为依据。比如,这个成年男子为啥不走人行道,而是跑到快车道上?如果没有这个前提,这个成年人就不会身亡。可是,当他突然进入快车道,快速行驶的车辆就很难绕过他或突然刹车,车祸就很难避免了。我们忽略了法律前提,然后习惯性地拿国人的道德水平说事,这是很不妥的。

  其次,记者采写这样的新闻时,必须先搞清楚那42个司机的真实表现和真实心理。除了有司机打电话报警和向后面的司机示意之外,有的司机可能还努力绕行,有的即使因看不清楚而碾轧了死者,但他的心里已经非常愧疚,如果媒体不加区别和分析,一股脑儿地把42个司机全当成见死不救的冷血动物大加谴责,这只能让他们感到委屈,只能让更多的人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平产生错误的估计,只能进一步挫伤公众的道德自觉性。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