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品德基础不牢 偶像选择必然“野蛮生长”

2012-03-16 14:05 来源:光明网

  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国内第一份关于“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孩子对偶像和榜样的区分度并不明显,而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榜样中,除了雷锋,其余都是文艺体育明星式人物。(3月15日《中国青年报》)

  不管是选择经常做好事的雷锋,还是选择能歌善舞的明星,甚至是选择打打杀杀的小混混做自己的偶像,对于未成年的孩子们来说,他们都只是在将理想的自己投射在别人的身上。选择一个偶像,自己就会努力按照偶像的样子去做,或者追求与其外形、气质上的相似,或者按照其努力的方式磨练自己使自己向其靠近,即便是永远做不到,但至少有这份“心向往之”的心,自己也能从中得到一种满足感。

  这里最关键的问题不是孩子们选择什么样的偶像或榜样,而是孩子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理想。或者说,为什么他们对拥有某种气质的人产生好感,并且希望自己也成为像他们一样的人。这实际上就涉及到了比选择偶像或榜样更深层次的问题,即一个孩子是如何从一张白纸变成了被涂抹上了某种色彩的人的?是谁给孩子们打下了这样一个选择偶像或榜样的基础?打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础?

  当孩子们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已经开始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偶像或榜样的时候,就说明,一些基础的品质,如诚实、善良、勤奋或者虚荣、懒惰、暴戾等,已经在他们的心中扎下了或深或浅的根。虽然通过树立正面的偶像或榜样,可以帮助一些孩子消除某些负面的品质的影响,但那必然需要一个痛苦且漫长的过程,而且也很容易遭遇失败。

  在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偶像或榜样之前,实际上还有一个无意地选择偶像或榜样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由于年龄尚小,辨别能力较弱,孩子们更多的是从自己身边所能接触到的有限的人里选择偶像和榜样,从言谈举止到待人接物,都会极力模仿他们。而最容易成为这一角色的人,多数情况下,以父母和老师为主。

  俗话说:“三岁看老。”这么说虽然有些夸张,却颇有几分道理。这句话不是指三岁时就能看出一个人有多聪明,将来能取得多大的成就,而是指一个三岁的孩子受到了什么样的品德教育,而这些品德会对他的一生产生多大的影响。知识随时都可以学习,但品德一旦养成则很难改变。可惜的是,在品德养成最关键的环节——幼儿园里,人们正在争论的“幼教小学化”已经呈漫延趋势,甚至到了需要国家层面的管理机构发文要求禁止的程度。知识的传授正在受到空前的重视,但品德的培养却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冷落,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

  在源头上就没有抓好,等到孩子们已经有了自我意识,开始按照自己理想的模子寻找自己的偶像或榜样时,再去表示惊奇或痛心,岂不大谬?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