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国内第一份关于“少年儿童偶像崇拜与榜样教育”的调查报告。调查发现,孩子对偶像和榜样的区分度并不明显,而少年儿童最喜爱的榜样中,除了雷锋,其余都是文艺体育明星式人物。(3月15日《中国青年报》)
在我们80后及以前的好几代人的集体回忆中,科学家、模范英雄人物确实是少儿时的偶像,当科学家、当英雄模范也是少儿时的理想。在这种传统眼光和观念下,现在的少儿偶像中除了雷锋同志以外,其他的都是文体明星,看上去很危险,对孩子容易产生负面教育效应。不过,作为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其实社会无须对少儿偶像多为明星现象担忧,不必过度解读,崇拜文体明星并非“少儿不宜”,应当多从文体明星身上的闪光点对孩子的教育和激励作用角度解读。
不同时代的少儿崇拜的偶像必然不同,与当时所处的时代和环境有很大关系。过去在传媒落后时代,少年儿童所能接触到的行业杰出人物和社会传播的成功人士多是科学家、英雄模范,自然形成了名人效应,导致少年崇拜他们。在电脑、电视传媒资讯发达的今天,尤其是娱乐至上的时代里,少年儿童耳濡目染、“近距离”接触最多的是文体明星,对他们产生崇拜心理是自然而然的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毕竟作为少年儿童不可能崇拜自己陌生的人物。
事实上从教育角度说,不管少年儿童的偶像是科学家,还是文体明星,对少年儿童产生的作用其实都一样,都是积极的激励作用,并无差别,因为少年儿童崇拜一个人,不是崇拜他的职业,而是崇拜他的成功事迹。过去少年儿童崇拜的科学家、英雄模范和今天少年儿童崇拜的文体明星,实际上都是各自行业的明星、成功人物,不同的只是所在的行业和领域。过去我们崇拜科学家、英雄模范,不是崇拜他们是科学家、是英雄的身份,而是崇拜他们的事迹和成功,一个普通的科学家,即使再伟大,也不会有人崇拜。更何况,科学家、英雄模范与文体明星在职业和社会地位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真的要分的话,只是科学家是更受人追捧的文状元,而文体明星是武状元。
实际上少年儿童崇拜文体明星也是有选择性的,并非只要是文体明星就崇拜,而是选择杰出的文体明星,是选择那些凭借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文体明星崇拜,比如姚明、刘翔、周杰伦等人,而且崇拜他们也主要是崇拜他们的成功事迹和打拼精神,是崇拜和学习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而不是崇拜他们大红大紫。更何况在美国,很多领导人、科学家自己也崇拜文体明星,也没人认为这会影响孩子的成长。从这个角度说,少年儿童非常适合崇拜文体明星,并非“少儿不宜”,比如近期在NBA红火的林书豪就非常值得青少年崇拜,他的成功就是一部激励史,如果青少年都能有他这样的精神,何愁不能成才成长。
笔者认为,少年儿童选择文体明星当偶像,我们无法改变,我们所能改变的是引导他们正确认识文体明星,多从文体明星的打拼和努力精神角度引导孩子学习,以他们的成功事迹激励学生,发挥文体领域的榜样力量。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