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第二中学9名高一学生不久前接到学校通知,说他们因为“男女生混合待在女厕所”,严重违纪,学校决定给予劝退处理。学生们不服,家长们多次找校方交涉。25日,学生家长致电记者,称学校同意先由学生写出检讨书,待学校研究后再决定如何处理。(2月26日《齐鲁晚报》)
不能不说,这9个孩子被学校劝退,不管合适与否,被惩罚咎由自取,不处罚是不该的。做学生不认真学习就罢了,不认真学习还违反校纪,有什么话说?学校执行校规,有理由、有依据。但这也不是事情成为新闻的原因。事情的两点新鲜处,在媒体的标题中清晰传达:男女混合;待在女厕。这才是这个小事情得以成为新闻的核心。
男女学生抽烟,恰好被抓到,不管什么场合,这是没有足够理由劝退的,但如果“混合”,并且在“女厕所”,性质就变了。两者一叠加,就不是一般的违规违纪了。尤其在那些联想力丰富的老师眼里,一定恐怖到胆颤心惊。能在厕所这个藏污纳垢的地方抽烟,就必然有可能在其他地方抽烟。现在抽,过去也可能抽过,也是男女混合,甚至还可能还干了别的事。可是,什么时候学校去抓过现形?一方面可能故意不抓——反正不在学校就行;另一方面,估计也想抓而无法。这么一分析,似乎就是学校,管理教育手段已经黔驴技穷,于是只好挖个陷阱守着“猎物”跳。一旦有“猎物”成为校规祭旗,便算大功告成。那些更多还在陷阱之外迷惑地张望、逡巡者,他们无所适从,学校无需管他;他们是一群什么样的孩子,生活怎样,学校何苦在意;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他们的父母在做什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到厕所里抽烟,这对于孩子到底意味着什么?学校不用知道。管你天天喊着,要让教育管理的触须延伸到孩子的心灵深处,要学会让思想教育“怦然心动”,你喊到喉咙破,我依然奉行着“金钱先行,教育其后”而沦为“金钱的奴婢”。思想教育的“无能”,转而依靠一纸严规,这不仅暴露了规章制度的陈旧、呆板,更暴露了学校教育思维的懒散惰性。
鲁迅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现在,我估计学校也会很惋惜地用这句话来说这“6男3女”吧?不过,将矛盾粗暴简单地推给社会,只想着自我清净而耽误学生的前程者,是没有资格说这话的,真正有资格说这话的,归家长,也归你我,归一切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说,真正该被劝退的,不是孩子,是学校。
相关新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