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 评论 > 正文

消协不给力比维权网站删帖获利更糟糕

2012-03-16 09:42 来源:华商报

  3·15,对消费者是节日,对一些企业是难关。一些“非法网站”看到消费者期待维权、企业害怕被曝光这一特殊市场,翻手套取消费者投诉信息,覆手转向企业收费删帖,将“3·15”变成“发财节”。记者调查,仅北京这类“3·15”网站就有数百家。在这个“3·15”背后的江湖中,消费者从头到尾都是被利用的。

  与其对这些网站从道德上大加指责,不如理性审视他们的存在价值,并采取畅通正规举报渠道等办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放下法律上的争议,从社会效益来看,这类维权网站是有其存在价值的。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假如这类维权网站足够多,让问题企业的删帖成本超过了对消费者的售后服务和赔付成本,那些企业还会走此旁门左道吗?这种市场自发的“黑吃黑”也会形成有效制衡,让消费者权益更受重视。

  当然,保护消费者权益最好的解决办法还是畅通正规的举报渠道,不然就会出现如今这种“李逵在睡觉,李鬼就当道”的局面。可就如报道所说,消协的“12315”热线经常拨打不通,投诉也经常石沉大海;网上官方消费投诉又有“难找到、反馈慢、看不到”的缺点,容易让消费者寒心。

  这背后原因一是相关部门动力不足,缺乏有效问责机制;二是作为利税大户的大企业往往受“特别照顾”。这就需要思考如何让消协真正成为消费者维权的家园。另外也需要民间社会行动起来,成立自发的消费者维权组织,开通举报热线和曝光网站,运营成本可以靠社会捐款和不带附加条件的商业广告维持,而不是通过删帖获利。政府则可购买这些公信力最高的维权组织的这种服务。

  可见,那些打着315旗号干着删帖获利勾当的网站当然可耻,但相比他们,更该遭到指责的是问题企业和不作为的消协等相关部门。其实,消费者维权的最坏状态不是删帖获利的维权网站的存在,而是有关部门一方面主张一刀切地打击和关停这类网站,另一方面却在变相垄断消费者投诉渠道的情况下不作为。真假315,不在出身上,而在行为方式上。

责编:安文靖
0
我要评论
用户名 注册新用户
密码 忘记密码?